浅说青铜病、粉状锈与有害锈
发布时间 2021-04-06 浏览 49704 次
刘亚强和樊北平等先生在他们的"古代青铜器粉状锈成因的研究"一文中所说的"粉状锈"的成因实际上就是"青铜病"腐蚀过程的研究。通常来说, "粉状锈"在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界是指那种在器物表面所产生的粉状、淡绿色的锈蚀。它所定义的是一种宏观的表面现象, 不是本质。西北大学的刘成、程德润等先生曾对青铜器"粉状锈"锈蚀机理进行过深入研究, 他们认为"粉状锈"是由碱式氯化铜、氯化亚铜、二氧化锡和氧化铅等组成的混合物。上海博物馆的祝鸿范先生认为"粉状锈"主要为"活性"的氯铜矿和较稳定的副氯铜矿组成。90年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我曾就这个问题用中外样品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通过显微分析、化学湿法分析和用现代科学仪器的综合分析表明, 很多锈蚀形貌相近, 外观看似乎都满足"粉状锈"的定义, 但成分常常截然不同, 或完全不同的组合, 这和文物各自不同的埋藏环境有关。经分析这里有氯铜矿、副氯铜矿, 有氧化铅、二氧化锡, 还有碱式碳酸铜、碳酸铅、氯化锡等等, 取样范围、厚度也会大大影响你的分析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以上不同的专家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结果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