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揭密:那些字是怎么刻上玉器的
发布时间 2021-08-06 浏览 45632 次
文。

  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佩戴玉件,而普通百姓则无权消受。“那时,国家设有专门的玉器制作部门,那里也是能工巧匠集中的地方。”《行气铭》器身上的每个铭文用笔力度、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每个字结构比例均协调一致,恰到好处,可以说明工匠的高超技艺。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天津刻印名家陈小石介绍,古人琢字,需先将器物打磨平滑,即抛光。战国时期,抛光技术虽原始但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行气铭》外表温润、光亮,就是抛光技术高的体现。“在古代,一般用牛皮蘸上较细的砂浆的方法,加以打磨,使玉器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花费十几天甚至数月的时间手工完成。”

  抛光后,工匠会在玉器上写好字,然后再根据字形,以圆盘形状的铊作为工具,通过圆盘的转动,以水和解玉砂为介质,由工匠手工一点一点琢磨而成。“古人制玉比较笨重,琢磨一个字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现在琢磨一个字,通过电脑控制,金刚砂钻头可以在一分钟内转动一万转。而古人手工磨制,一分钟只有几十转。”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