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论根艺价值
下一主题:如何更好展现和田玉的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使所表现的图案形成强烈的色泽差别和耀眼的金属光泽,显得更为突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
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清代以前有金玉结合件、花丝镶嵌等工艺组合的玉器出现,但非金银错工艺。清代乾隆年间由“痕都斯坦”进贡清廷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痕都斯坦”是清廷对北印度蒙兀尔帝国的称呼,位于现今克什米尔地区及南巴基斯坦一带。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派兵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巩固了清政权后,喀什噶尔部、准噶尔部每年都进贡一批玉器。所进贡之玉器皆出产于“痕都斯坦”,主要是生活中实用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刀具等等。器形独特别致,胎体薄如蝉翼。图案主体一般为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