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象牙的鉴定
下一主题:明清牙雕
竹木砖石牙是最为常见、常用的工艺品制作材料。在中国这些材料的应用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古文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的民族之一。竹子外表油润,色泽近琥珀,具有浑厚坚韧的特性,而且在中国广大的地域都有栽种,因此用来制作日常用具十分合适。可能是保存的相对困难吧,我们现今能够看到的明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甚少。明中叶以后至清代是中国手工业大发展的时代,此时竹刻名家辈出,使竹刻艺术从实用转变成为供人们鉴赏收藏的艺术品,也是传世作品最多的两个时代。明代竹刻艺术多集中在嘉定(今上海喜定县)、金陵(今南京市)两地,分为嘉宝派、金陵派。嘉定朱松鄰祖孙三代的深刻法(指浮雕和圆雕),金陵李耀、濮仲谦的浅刻法,清初张希黄的留青刻法,均为竹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三朱擅用深刻作浮雕和圆雕的手法。浮雕又分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它与透雕均属竹刻中的阳文刻法,可使器物增加立体效果。刻竹方法为铲去较多竹地,使文饰凸起于上,并能分出层次,高浮雕可分五六层,使器物有圆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