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中国古代帝王的经
下一主题:根雕艺术与木雕艺术
利用天然枯朽桩制作根艺美术品,并非今人的创造。于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几年后在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先后出土的随葬品“辟邪”和“角形器”根艺品,据考证为公元前约30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作品。说明我国古代艺术家早已发现天然根的自然美,并在创作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根艺创作在隋、唐时期已很兴盛。唐朝韩愈在《题木居士》一诗中,对当时一件名为“木居士”的根艺作品作过形象的描述:“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写了因历经沧桑而遍布奇沟异疤的根身,以及古代艺人巧妙地利用天然根所具有的自然形态美,从而达到艺术上的“神似“的根艺创作手法;更写了古人对根艺品的喜爱,甚至达到了将其当作“神”物来崇拜的景象。
据史料记载,古代根艺创作不仅在观赏品方面,而且在实用品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明代谢在杭《五杂佾.物部》中便有当时“以枯木根作禅椅”的记载。如今在上海豫园玉华堂内所陈列的根制双椅、玉玲珑麒麟和凤凰等实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