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郑州密玉的传说
下一主题:古老的玉石传说
明代皇帝玉器比不过总兵
明代晚期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由于万历皇帝喜欢奢华,带动整个社会的享受之风,制玉工艺发展到顶点。那时苏州出现了一位制玉大师“陆子刚”,技艺被传说得神乎其神。
那时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味,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致的文人品位。更因程朱理学的兴盛,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
但奇怪的是,不论是故宫收藏的,还是定陵(万历皇帝陵)出土的明代宫廷玉器,材料却不太好,不是色彩暗淡,就是上面有大片的“绺裂”,这跟皇帝的身份很不相称。
皇帝玩玉,也要讲综合国力。明代军队退守嘉峪关,无法直接从和田玉产地得到材料,只能通过哈密王来购买。途经各地关卡由总兵把守,即使是送给皇帝的玉料都要扒层皮,把好的留给自己。
玉料经过层层克扣,到北京时已“不堪用”,皇帝也无可奈何,只能从边角碎料里找找能用的。民间却正好相反,明代总兵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