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宫廷古玉轶事
发布时间 2021-11-15 浏览 45771 次
督办采玉。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起到嘉庆四年(1799)开放玉禁,官办采玉长达30多年。从乾隆二十五年到嘉庆十七年这52年间,平均每年贡玉4000余斤,共计20余万斤。清代皇家用料可以随便挑,稍微差一点的都不要。

  清盛世的宫廷玉雕常体大厚重,极富庙堂华藻之美。其中用料最大、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贵、雕琢最精,器形最巨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就是“大禹治水”山子。

  “大禹治水”卓立如峰,峭壁峥嵘,瀑布急涌,古木参天,聚集着凿山导水的劳动大军,是中国玉器史中的一件瑰宝。

  乾隆为博千古之名,亲自筹划了这项盛举,玉料从新疆运到北京历时3年多,用大运河发送扬州,由苏扬玉工历时6年琢成,玉山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两年工夫。

  嘉庆之后,社会经济日趋衰落,皇帝也没那个心情去玩玉。乾隆这一壮举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恐怕也是他没有料想到的。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乾隆年间,全社会爱玉成风,玉器种类极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