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商周时期的牙雕
下一主题:明清牙雕鉴赏
明清时期玉器制作是玉器工艺发展的顶峰,特别是清代乾隆年间更有新的发展,乾隆皇帝尤对玉器更为痴迷,因此带动民间藏玉热潮,王公贵族、文人雅士莫不以拥有几块好玉为荣。
这时的玉材选料、加工、抛光等工艺上都十分讲究,玉工们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民玉文化也随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玉除了为帝王朝廷专用之外,百姓也将特点鲜明、生动清新、文化内涵丰厚的玉器用于喜庆、佩戴、文房、鉴赏、收藏等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选出几件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玉佩(挂件),就其纹饰文化与大家共赏。
碧玉竹纹佩 碧玉,扁三角长方形,玉质温润微透光,长7.5厘米,最大宽2.5厘米。器型巧用碧玉的绿色,采用凸雕和阴刻手法,正面雕刻成大小相依二竹,大竹为扁平圆形,双线阴刻竹节纹,子竹采用圆雕刀法凸显枝干,竹节处有浅浮雕“个”字形竹叶纹,叶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