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民玉佩饰也风流
下一主题:文人雅玩玉雕砚
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惟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正如岭南画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一样,粤派牙雕在清代牙雕艺坛上也是别具一格的。据“广州通志”载:“谚曰:苏州样,广州匠。香犀、象、蜃、玳瑁、竹、木、藤、锡诸器俱甲天下。”从传世广东牙雕之多,技艺之精,做工之繁,可窥其规模远远超过苏、宁、嘉、杭等地的牙雕行业。从清代广东牙雕这个侧面可以充分说明:广东工艺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而有别于内廷、北京以及苏、宁、扬、杭的工艺美术的艺术格调。这时已不是“苏州样,广州匠”,而是“广州样”向全国扩散了。牙雕工艺更是如此。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的记载来看,至迟从雍正年间(1723—1735)起至咸丰年间(1851—1861)为止,在这百几十年中,广东始终为内廷提供牙匠。在造办处多则六名,少则两名,留下了陈祖章、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