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鎏金工艺
发布时间 2021-12-28 浏览 44712 次
致。只是“黄金涂”与“金黄涂”之差。

  唐代称镀金。《唐六典》中称金有十四种,即销金、拍金、镀金、披金……另见《唐摭言矛盾》:“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鎏金一词出现较晚,就目前所知,鎏字最早见宋丁度等人修定的《集韵》中,“美金谓之鎏”。现在的传统修复中“火镀金”也称“鎏金”与“黄金涂”、“金黄涂”,只是称谓上不同,工艺则是一致的。

  鎏金是把金子和水银合成“金汞齐”,将“金汞齐”涂在铜器的表面,加热使水银蒸发后只剩下金子留在了铜器的表面而不脱落。有关“金汞齐”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的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鎏金工艺最早的记载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已晚了约八个世纪。

  铜器、银器都可以鎏金,但生杂铜不易镀上金。首先将要鎏的器物进行处理,磨细抛光,要达到平整光洁。最好还要用椴木磨碳磨细腻,总之表面越光细鎏金的效果越好。

  加工金泥,俗称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