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玉文化—中国的玉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
发布时间 2022-09-09 浏览 44450 次
忽必烈欢宴群臣饮 之用,盛酒的玉瓮,如此之在,雕琢如此之精,世所罕见。是北京玉器的珍宝,充分显示了元代北京的琢玉匠人的高超工艺,反映了元代的北京人对玉文化的重视。

  在北京的老一辈玉师中,广泛流传着邱处机教民间工匠治玉的故事,邱处机,道号长春,是金元时代的道士,相传他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等地游历时,学会了琢玉的技术,回到北京,便设玉作传授技艺,所以邱长春被北京玉器行的人等为祖师爷,老北京在琉璃厂小沙土园设有“北京玉器同行长春会馆”,每年,玉器业同行社到此拜祖师爷邱长春。

  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手工艺百业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云集京城,使北京的玉器生产进入了历史鼎盛时期,到了清代,皇室设有造办处,专门有“玉作”,为皇家琢玉。这些玉用的琢玉工匠,来自全国各地,使玉料的品种、数量之多,作品式样之繁,相玉水平之高以及琢玉的技艺之精湛,都达到了空间的境界,清代北京的玉器品类,几乎遍及生活各个角落,如我们在故宫能见到的青白玉“大禹治水图”,高3米多,径围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