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和明清犀角雕
发布时间 2022-10-02 浏览 43853 次
和横切的断口也类似甘蔗的断口,有无数的粗点粒,称“鱼子纹”或“粟纹”。其角质较柔韧,棕褐色不透明,嗅之有浓烈的腥味。角的正前方有一凹槽,正后有一条凸筋,俗称“天沟地岗”。角的长度在一尺左右,而苏门答腊犀的角最小仅10多厘米。非洲犀角比较长大,并且有两个角,一前一后,前长后短,长角可达80至90厘米,它的质如水牛角,纤维比较细密,内肉呈半透明状,角没有亚洲犀角柔韧,而显脆硬,受气候和干湿度影响后会裂,药用价值亦低,据赵汝珍《古玩指南》载,仅为亚洲犀角的二十分之一。非洲犀角雕刻在我国为时较晚,大多出现在晚清时的广州地区,较之明清时的亚洲犀角雕刻相形见绌。

  明清时期的犀角雕刻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区:一、北京犀雕,即清宫造办处犀雕,其特色是料佳工精,能工巧匠汇集京师,集各地之长,唯求精良不计工本,具皇家的豪华气派。所作纹饰多吉祥寿考题材和青铜纹饰,十分大气。二、苏州犀雕,指的是苏州及周边地区,包括金陵、梁溪、嘉定等地。它受金陵竹雕、嘉定竹雕、吴门玉雕、木雕的影响很大,具有浓厚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