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化气息,以灵巧见长,所作题材多为竹林七贤、东坡游赤壁、张骞寻河源等。三、广州犀雕。自清康熙海禁开放,广州便成了重要的通商口岸。进口的犀角、象牙等原料和成品物件皆从广州进出,从而大大促进了广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州犀角雕即从其时开始。风格上和当地牙雕、木雕相一致,马蹄杯的形制,多花卉,如梅花杯(眉寿无疆),玉兰杯(金玉满堂)等。至晚清时,大部分进口的非洲犀角都在广州加工雕刻,工艺较粗劣,打磨亦不精。
现代仿清初犀角雕坐相佛珠观音(见图)。角质的纹丝较细,外部呈半透明状,中心部位色黑失透。雕刻细腻,造型、工艺、面相、发饰、手指形状等都明显地带有明末清初时福建工艺的特征。表皮洁净无包浆。应是非洲犀角的仿古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