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中鹿纹的演变 (组图)
发布时间 2022-11-20 浏览 12679 次
的典型特点。4、颈部细长,常用短细的阴线表现细毛,身体较前代稍瘦,显得瘦长而苗条,躯体上出现了小的圆圈纹,纹饰较前代更加写意化。战国晚期出现了新的造型——奔鹿,这是鹿纹演变的一个转折点。这种经过刻意美化的奔鹿,姿态生动,清新活泼,一改前代呆板的程式化造型,为后来的玉鹿装饰奠定了基础。

  汉代的玉鹿很少见,大多呈奔跑状,特别是夸张的四肢和奔跑姿态有很强的艺术感,在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奔鹿的形象。与前代相比,汉代玉鹿颈部、腿部瘦长,展示给人以善跳、适跑的形态。躯体上大多出现梅花点,还有的躯体上出现刻纹以及简单的飞翼,纹饰生动自然,饶有生气。飞翼在周代就有发现,但这种图案化布局到了汉代才真正出现。

  南北朝时期玉器上的鹿纹不多见,主要有两种,一种作奔跑状,一种作伏卧状。鹿的四肢细长,前后直伸拉得很平,短尾、双角用弧形线刻划,线条柔中带刚,用细小的圆圈作身上的斑点,即可密又可疏。身上的飞翼短小,有单线和双线两种。纹饰上出现了鸟状的单勾、双勾云纹,大多采用浅线刻技法刻在鹿的脚下,以加强奔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