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2001年预订新邮请在本
下一主题:明年新邮丰富多彩
近年来,竹雕艺术品市场活跃,收藏和投资趋热,价格也呈上升之势。尤其是名家刻制的作品,更加受到追捧。
竹雕,在我国工艺美术的百花丛中是最早的品类之一。尤其在明、清两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名家辈出,巧手如云。自明代中期起,当时盛产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成为竹雕艺术的两大中心。嘉定派
以朱鹤、朱缨、朱雅征祖孙三代为代表,他们能书善画,擅用深刻、浮雕和圆雕的手法,运刀自如,作品亲切自然。金陵派则以浅刻为主,不讲究精雕细琢,只就天然形态稍加琢磨,作品浑然天成。在清代又出现了翻簧和留青两种技法,使竹刻艺术更趋于完善。当时的主要派系有以吴之潘为代表的簿地阳文浅浮雕派、以周颢为代表的陷地深刻派和以封锡禄、封锡璋兄弟为代表的立体圆雕派。
由于竹雕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因此,在前几年的古玩拍卖市场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以北京的翰海为例,1996年11月16日,拍卖了一件高14.8厘米的清早期带座竹根雕三足香炉,估价4万元-6万元,最后以5.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