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台湾省银币(组图)
下一主题:何鉴别假银币
春秋时期使用的金属货币———布币,它是由农具发展演变而来的,其首部中空,故称为“空首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不断的增加,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空首布毕竟携带不便,而且在铸造时须安装内范,铸造工艺复杂,费工费时又费料。至战国初期时,逐渐被平首的“金斤布”取代。
金斤布因面文多带
“金斤”字而得名。其特征为体形较大,平首、平肩或圆肩、圆裆、方足,或有郭或无郭。因两足间袴裆呈拱桥状,所以又称为桥足布。这种平首金斤布早期一般都标明币值,基本上分为二金斤、一金斤、半金斤三等制。以“安邑”金斤布为例,最长者为“安邑二金斤”布币(见图 ,通长6.5厘米,足宽4厘米,重28克;最小者为“安邑半金斤”,通长4.4厘米,足宽3.1厘米,重约7克左右。而由安邑半金斤布发展而成的小型尖足币、方足布则是晚期的金斤布,但这时币面上已不再标明“金斤”字。金斤字的含意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