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元朝钱币现身鹿西岛
下一主题:世界上的第一张纸币
近日有缘,能一睹“琴仙”的芳容。
它出自生坑,绿锈入骨。径3.3,厚0.2厘米,重12克。图案和文字虽漫漶不清。但除个别文字外,都能辨识。正面图案为一个仙人抚琴,上端有“琴仙”两字;背面文字是“五绝”一首:“×上按焦桐,宾分一曲终。知音有谁是,明月与清风。”首句第一字因锈蚀严重,难以辨认。焦桐即琴,东汉时有蔡邕用烧焦的桐木制琴的故事,故又称琴为焦桐。
“琴仙”乃选仙钱的一种,是宋代以来的博戏工具。有方形与圆形两类,圆形中又有有方孔和无方孔两种,正面都是“仙人”,背面为一首“五绝”诗,四句二十个字,所以这种选仙钱也称“诗牌品”。我这次见到的“琴仙”,属于无方孔的一种。
在目前所见的各种钱谱上,都找不到“琴仙”的踪迹。余榴梁先生等编著的《中国花钱》,可谓洋洋大观,也没有这位“琴仙”。丁福保先生的《古钱大辞典》上,虽收录“琴仙”诗一首,依然“不见伊人的倩影”。也许过去并没有人见过真正的“琴仙”,或许见到了又因蓬头垢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有一首诗传世。《古钱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