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方孔钱承上启下
发布时间 2010-08-29 浏览 49399 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措施,同时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把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到全国,从而奠定了我国铜铸币形制的基础,直到清朝晚期,“孔方兄”才被铜元所取代。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福建省首先试制了用机器压制的方孔圆钱,正面钱文为直读“光绪通宝”。其为光背平钱。1889年,广东省也试制了机制方孔平钱,钱文正面为“光绪通宝”,背穿上有“库平”2字,穿下有“一钱”2字,背文为满汉文“广”字,后背文又改为满文“宝广局”。此后,宝津、宝武、宝苏、宝宁、宝奉、宝泉、宝源等局也都先后制造了机制方孔圆钱,这些机制方孔钱,除宝广局制量较大投入流通外,其余各局仅为试制品,存世稀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省正式制造出无孔铜元,随后各省竞相仿效,铜元遂成为主要的流通辅币。从机制方孔钱到无孔铜元经历了长达15年的过渡时期,机制方孔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笔者集藏一枚奉天局造机制当十方孔铜币。钱文正面为直读“光绪通宝”,背文为逆时针环读:“奉天机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