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钱币价值体现的六个
下一主题:我国当代硬币结构演变
三、榆荚半两
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仍用半两铜钱。因私铸甚盛,故大小不一,其特征是肉薄、孔大,有的钱直径仅2.1厘米,而穿径就达1.3厘米,重量不及1克。这种钱很像榆树上的榆荚,俗称“榆荚半两”或“荚钱”。
四、蛇目半两
《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孝文帝时因虑荚钱多而太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重四铢。有一种四铢半两,穿孔甚大,钱面有二至三层形似外廓的阔缘,“半两”二字窄而长,钱文一半在高处阔缘上,一半在低洼钱肉上,使钱体本身形成上下两层或三层。因其形状像蛇的眼睛,故俗称“蛇目半两”。
五、鸡目五铢
据《事林广记》载:“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铸鸡目五铢,大廓,其‘五’字内上下圈中有星。”但是钱币界经常谈到的鸡目五铢乃指西汉时期所铸的小五铢。这种五铢钱大者直径仅1.2厘米,小者只有1厘米,穿上下往往有横画或星。钱形虽小,但是铸造精美者“五铢”二字清晰可辨,钱体往往被水银古色覆盖,闪闪发光,好像鸡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