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清和静话茶礼
发布时间 2009-07-01 浏览 26899 次
以茶修身养性的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可以透视出一位德高望重的真正茶人的赤子之心。

茶礼中“俭”字典出唐代陆羽《茶经》。在《茶经》“一之源”中,茶圣陆羽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可以理解为行为专诚。“俭德”可以理解为品行端正,不放纵自已。张老把“俭”字放在茶礼四字真言的首位,意在倡俭、倡廉、提醒人们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生活,千万不可忘记了我国人民勤劳朴素、精行俭德的光荣传统。

“清”字有多种含义。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以为茶可“致清导和”;苏东坡赞美茶的品格为:“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品茶是心灵的歇息,是心性的修养,是心情的放松,最讲究的是茶要“清、香、甘、活”,水要“清、轻、甘、洌”;心要清明虚静;境要清幽高雅;器要清洁精美;茶友要有冲淡绝尘之清逸,不污时俗之清高,以及栖神物外之清灵。在这些基本条件下,古代儒士们还以六艺助茶,添茶道之清新;以茶辅雅事,添茶人之清兴;以茶讽世,显儒士之清傲;以茶会友,表平淡脱俗之清谊。张老倡导“清”字,不仅传承了中国茶道美学所追求的以“清”为美的崇高意境,而且希望茶人在浊世红尘中,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清白,多一分清廉。  

“和”既是中国茶道的哲学基础,又是中国茶礼的核心,从哲学上讲中国茶道之“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和太和”。“保和太和”的意思,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  

从礼学的角度讲,“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究待人要和气,家庭要和睦,朋友要和衷共济,国家民族之间要和平。道家提倡“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4章),“圣人法天顺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故贵在守和。”(《老子》第42章)。佛教对“和”也有精深独到的理解,其最有礼学价值的是“六和敬”精神,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在激烈竞争的现实世界中,“和”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合力,是维护国家团结与稳定的法宝。张老倡导以“和”为核心的中国茶礼,无疑有利于建设一个祥和、文明、温馨的社会生活环境,无疑能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静”的内涵亦很丰富。茶要静品,心要静笃,老子曾说:“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苏东坡也认为:“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因为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静可体道人微。张老在茶礼中以静为四字真言之一,其目的是在宁静中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达到宁静致远。

张天福先生是我修习茶文化和茶学知识之良师,亦是忘年之交的益友。张老所倡导的俭、清、和、静四字真言,是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报春花,尽管目前各学派对茶道真谛见仁见智,尚无定论;尽管我希望在中国茶文化园地中有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但是,可以2肯定地说,张老所倡导的中国茶礼这朵花很美!很美!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