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末年,除汉口我国兴起和试用机器制 茶外,还有温州、皖南和福州等地。关于温州机器制茶,最早见于1 897年上海各报。《农学报》引上海英文报称:“中国招商普济船 ,前日进吴淞口,带有温州红茶样,系用泰西机器制成者。” ①过去 温州红茶,西人不甚欢迎,“而裕成茶栈购机器焙制”后,“独得善 价” ②。对这段报道,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三点:购机试制的,是 中国人开的“裕成茶栈”;采用的机器,也和汉口一样,只是烘干机 ;制作的茶叶是红茶。皖南购买的,据萧文昭奏折中所说,是“碾压 机器”,是两江总督刘坤一“饬皖南茶局,向公信洋行购置四具”。 所谓“碾压机”,可能即指揉捻机。这一点,在光绪三十一年的《霍 山县志》也提到:“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 。本色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诸弊自除矣。” ③很 明显,这两条资料不是指同一桩事,说明其时祁门或屯溪机器制茶试 验的单位,可能也不只一处。
其实,我国最早使用机器的,还不是汉口、温州和皖南,而是福 州。1897年4月的《农学报》上载:“福州近用机器制茶,颇为 西人所赏,已登各报。” ④这里所说的“近用机器制茶”,没指明年 分,但在1898年1月《农学报》刊载的一篇译文中,指明了是1 896年。1897年,英印《热地农学报》,发表了一篇访问从福 州回去的一位叫非尔哈士特的文章。文中提到:中国“机器造茶”, “乃去年1896忽露机倪,即从福州起点”。福州1896年忽露 的机制茶叶的情况怎样呢?“去年送入英国者,数不甚多,约在一千 五六百包左右。其中除去从前做成之古董笨货,而新鲜制法,驾乎甚 上,为数正多,是皆去年初行学习,而又倚托于头春收积者。” ①这 里的“从前做成之古董笨货”、“新鲜制法”和“去年初行学习”, 具体又何所指呢?“从前做成的古董笨货”,指1896年福建茶商 从印度学习回来前用机器试制的茶叶。“初行学习”,是指派人去“ 印度学习”;“新鲜制法”,是指学习归来以后的制法。按照这一理 解,那么,在1896年输英茶叶中,除闽商从印度学习归来采造的 “头春”茶外,其“从前做成之古董笨货”,很可能就是指1895 年未去印度学习前自己用机器试制的茶叶了。如是这样,福州购机制 茶,应是在1895年以前的事情。
另外前面所讲的汉口、温州、皖南的茶机,大都只用烘干机,1 896年非尔哈士特在福州看到的情况就不同,单一个茶厂,就有 (通)用蒸汽鼓(发动机)一具” ②。1897年,英人《天天报》 对福州制茶公司的设备介绍又说:“已购有维尼登焙机一具,新汽机 一具,约十匹马力;又台惟生茶机一具,黑人扇二具,台惟生割刀一 具,晒叶盘连架四千四百付。” ③由上面设备数量和齐全的情况来 看,也反映福州在机器制茶方面,其筹备和开始的时间,也当在18 95年以前。
台湾也是我国较早开始试用机器制茶的省区之一。不过,由于1 9世纪90年代末是其刚被日本强占,台湾各族人民抗日斗争最为激 烈的时期,所以,其迟至“1902年起”,才“应用揉捻机、烘干 机、筛分机、风力选别机等初、精机器进行红茶” 及乌龙茶、包种茶的生产 ①。不过,台湾开始应用机器制茶的时 间虽然较福州、汉口等地为迟,但由于日本如三菱等一些大公司投资 来和我国、印度等争利,所以在大陆各地试验渐渐夭折和自行消失以 后,台湾不仅在民国初年,甚至本世纪20—30年代,机器制茶不 仅一直延续不衰,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超过了英印和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