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贵州茶产业全面发展
下一主题: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林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福鼎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从2000年起,以林健的企业为龙头,政府引导茶农从粗放型生产经营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轨道转化,全市20万亩茶园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2003年,福鼎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市),并先后获得“中国白茶之乡”称号和原产地保护标记。
白茶产量、质量上去了,外销更好了,但墙内开花墙外香,精明的福鼎人看到了隐忧。(采访福鼎市委副书记 陈兴华:白茶在国内的知名不高,了解、认识的人不多,虽然在国外不错,但如果遇到危机,对我们影响比较大。)
打响福鼎白茶的品牌成为当务之急,但全市大小茶业加工企业380多家,几乎每家企业都涉及福鼎白茶的业务,如果推介活动由一家家企业自行开展,效果可想而知。政府统一搭台,企业报团唱戏成为共识。从省内到省外,福鼎举行了一系列推介活动,并把白茶保健特点与现在人们崇尚健康生活联系起来,推广白茶文化;与此同时,成立行业协会,制定白茶标准。一系列举措,使“福鼎白茶”逐渐被国人认识,内销量上升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采访福鼎茶农:没有做白茶,一斤(茶青)只卖几块钱,现在一斤十几块钱,每年收入大概多几千元。)
档案:1949年,福鼎国内生产总值1055万元。茶叶产量55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元。2008年福鼎市GDP90.51亿元,茶叶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7元。在白茶的带动下,茶产业发展迅速,惠及人口4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