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品种,其芽叶生化成分的含量差异很大。如云南大叶种,制红茶品质特优,素以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著称,它主要就是儿茶素(特别是简单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一般品种。又如绿茶良种福鼎大白茶,制成的绿茶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其优异的品质主要就是由于芽叶中氨基酸含量高,酯型儿茶素比重大的缘故。
由此可见,推广良种,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
(三)增强抗性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一生要经历很长的时期,总要遇到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干旱、病害、虫害等。生产上常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最经济有交和的措施则莫过于选用抗逆强的品种,而茶树品种抗性的强弱,主要决定于茶树的遗传特性。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在同一条件下,有的品种抗性很弱,有的则抗性很强。如原产于浙江高山茶区的藤茶和水古茶,其抗寒性就比福鼎大白茶强。而原产于中国西南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抗寒性就很弱,在杭州地区就难以越冬。还有在浙江大学茶学系的茶树品种园中可以看到,有的品种病虫危害严重,而相邻的有些品种就不受感染。
因此,可以根据各地的条件,选用推广抗性强的茶树良种,来减轻或避免各种不良环境或病虫对茶树的影响,发挥良种的积极作用。
(四)抑制采制“洪峰”
在一些茶贺面积较大的地方,由于茶树新梢生长的集中性,往往在春茶季节出现“洪峰”现象,结果造成来不用采摘,或采下的芽叶来不及加工,以致茶叶老在树上或鲜叶在厂里劣变,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要减轻或消除茶委的“洪峰”现象,当然有各种办法,但是选用萌芽期不同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种植,是一个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在现有的茶树良种中,有发芽期早的品种,有发芽期迟的品种,也有发芽期适中的品种。即通常人们说的早生种、晚生种和中生种。据观察,早生种与晚生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其发芽期可以相差30-40天。在一个茶场,如果用早生、中生、晚生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利用不同品种的不同发芽期就能有效地抑制采制“洪峰”。如此,既能节约厂房设备,又能保证茶叶质量。
(五)提高采茶效率
品种不同,发芽密度、整齐度和芽叶大小各不相同。芽叶肥壮,发芽整齐的品种,采茶率就高。新选育的许多茶树良种,均具有发芽整齐,再生能力强,新梢生长势旺,正常芽叶比重大等优点。这样的品种就有利于提高茶叶采摘的效率,也有利于进行机械化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