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慧君没有选择功成身退。1990年,桂林茶场邀请她帮助创制名茶,府慧君欣然应允。在试制过程中,府慧君踏遍青山实地考察,结合茶叶本质和地理特性,为茶叶定名为“沙河桂茗”,制作工艺独特、精细,并建议茶场种植了三四百棵桂花树,使“沙河桂茗”真正名副其实。“沙河桂茗”投产后,茶场的年产值陡然增加了8倍。
“水西翠柏”、“沙河桂茗”,溧阳茶叶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借“牌”发力,两只名茶在江苏省历届“陆羽杯”名茶评比中均获特等奖,带动了溧阳茶叶的发展步伐,茶叶经济得到迅猛提升,府慧君也被大家尊称为“茶乡之母”。
1991年,已经“撤县设市”的市领导把茶叶作为溧阳经济发展的亮点,筹划举办“茶叶节”,可怎么办大家心里没数。
这一年,府慧君年届63岁,已经退休在家。但一听说要举办茶叶节,她义无反顾地挂鞍上马,与杭州工作的一些同学、专家、教授取得联系,陪同市领导赶往杭州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央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浙江农大茶学系等部门和单位,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和做法。举办第二届茶叶节时,她不顾自己年老力衰,带人去上海学习茶艺表演,培养了自己的茶艺表演队伍,丰富了溧阳的茶文化,提升了溧阳茶叶的气质与品位。
现在,府慧君老人虽然不在一线工作,但她始终关注着溧阳茶叶的发展。近年来,围绕如何使溧阳茶叶再上新台阶的问题,她先后撰写了《对名特茶出口提几点意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奋力进取,参与竞争》、《老茶人的心声》等多篇论文与感言发表于《茶报》、《江苏茶叶》、《中华茶人》刊物,寄望溧阳茶叶要提高品质,增加竞争力;不断创新,运用科技力量研制开发茶叶新品,使溧阳茶叶事业求得新一轮发展。这几篇文章字字如珠、句句似玑,可谓用心良苦、难能可贵。
府慧君视溧阳为故乡,终生为茶叶事业默默努力和奉献。正是府慧君老人“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精神和风采,溧阳茶叶才赢得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声誉和名气,而溧阳也借着茶叶这片祥云飞向了更高的天空。
府慧君简历
1950年—1958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商品检验局茶检室任技术员;1958年—1969年,南京茶厂任技术员;1969年—1976年,下放至溧阳县沙河公社劳动;1976年—1987年,任溧阳茶厂高级农艺师,并于1987年退休;1988年—1990年,溧阳水西茶场技术顾问;1991年—1997年,任溧阳桂林茶场技术顾问。2004年10月,获中国茶叶学会“奉献奖”;2007年,获“觉农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