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甘棠镇发展壮大茶产业
发布时间 2009-11-02 浏览 25909 次
干部考评内容》。每发现一次农残超标的,予以通报,两次以上的当年取消评先资格。

  

  三是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主要是抓好农资市场整顿工作,镇政府与各农药经营商签订了《关于禁止向茶农销售高残留、高剧毒农药协议》和《承诺书》,要求各经营点设立茶园施用农药专柜,严禁违禁农资在辖区销售。四是加强病虫预报。

  

  三年来,这一系列监管措施取得了成效,全镇茶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茶叶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加强引导,提升服务能力

  

  茶叶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引导,需要有良好的服务保障能力。甘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抓好茶叶生产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一方面定期邀请省茶科所、茶业局专家技术人员到各村举办讲座,宣传普及绿茶花茶、乌龙茶生产加工及绿色食品知识;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进村入户对口帮扶普及茶叶生产技术;二是抓好茶叶生产服务网络建设。依托镇联动服务中心,形成市、镇、村三级的茶叶生产技术服务网络。通过聘请市茶叶干部担任市级联络员,负责帮助联系由省茶科所、市茶业局等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镇联动服务中心每人负责2至3个村,具体负责茶叶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三是指导培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7年,甘棠镇还成立了一家茶叶合作社和繁育茶苗合作社,翌年又相继成立了3个村级茶叶合作组织。通过实施“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提高了茶农建设无公害茶园、开展品种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是引导企业进驻茶叶加工园区。甘棠镇积极引导镇内外企业到海峡大茶都投资办厂,目前已有满园春等两家企业落地,并动工兴建。

  把握机遇,发展苗木基地

  

  甘棠镇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山海资源,悠久的种茶历史。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影响下,甘棠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茶树苗良种繁育等技术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而于1978年以来形成的一大批技术成熟的茶树良种繁育技术专业人员为茶叶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近年来,在茶业协会的统一规划,统一安排下,多方面发展茶树良种苗木,现有良种茶树育苗基地1800亩,年出圃茶苗2亿多株,品种有金观音、黄观音、铁观音、金牡丹、紫牡丹、黄玫瑰、悦茗香、丹桂、金萱、翠玉、福安大白、福云6号、福云595、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茶叶、迎霜、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13等,远销贵州、山东、陕西、广西等全国各地受到客户青睐,被评为全国民间最大的育苗基地和品种最齐全的育苗基地。甘棠茶树无性系优质良种育苗已呈现以茶业协会,推广中心为主体,公司、场、大户、茶苗推广中心、苗圃公司、苗圃场为主体,苗民分散育苗为补充的格局,已成规模,预计2009年育苗面积2000亩以上,出圃苗木4亿株以上。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的特点,为全国茶农大规模建设无性系优质高效茶园做出贡献。

  镇情简介 甘棠

  甘棠镇位于福安市南部,区域面积103.7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两个海上运输公司78个自然村,有10460户45950人口,其中农户7800多户3.8万人口。全镇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无公害茶园1万亩),是中国茶叶之乡福安市的重镇,中国海峡大茶都所在地。全国民间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面积1300亩。

  

  甘棠镇围绕“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示范带动,组织实施科技兴茶,培育龙头企业,成立茶叶协会,建设茶叶加工区,扶持企业+合作社+基地,提升种植加工、生产综合服务能力。现大茶都控股坦洋工夫33%,茶叶企业达70家,其中宁德市龙头企业1家,福安市龙头企业1家,精制厂2家,QS认证的企业1家,涉茶人员2.6万余人,年产干毛茶1000多吨,产值3300万元,年出圃茶苗2.6亿株,产值4000万。有效促进了本镇茶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茶叶是甘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发展茶产业有着三大优势:传统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

  

  目前,由于海峡大茶都的建设,有力推动了甘棠茶产业的发展,中国海峡大茶都已控股坦洋工夫33%,这也是甘棠的重要优势,更为甘棠增添了景色。

  访谈当 访甘棠镇党委书记阮兆平、镇长林强

  好环三排头兵 力争环三核心镇

  随着环三都澳区域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做为福安市经济南展之咽喉地带的甘棠镇,充分把握自身优势和潜在内力,正确定位,主动融入到海峡西岸建设区、宁德市港口中心城市的建设中,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据统计,2008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669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04万元,农民人均6178元,比增76%。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甘棠镇干群一条心,力争实现环三都澳区域核心镇目标。

  抓特色 促增收

  农业仍然是甘棠农村农民的命根子。如何在农业方面做好服务,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甘棠镇党委书记阮兆平认为,要突出“三农”工作基础地位,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在稳定粮耕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抓好茶叶、葡萄、茶苗三大优势产业的品种改良深加工。

  阮兆平称,这关键要在服务上做好文章。我们将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四重三农”的要求,继续推行“定岗在村居,服务在一线”工作机制。要求干部下乡不少于15天,全力以赴抓好农田基本建设,今年要重点抓好万亩海堤港岐段兴修等工程,为农业增后劲。还要不断完善社会联动网建设,建立完善以农村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农民技术员为主的村级服务网络,不断延伸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素质。

  镇长林强告诉记者,在抓特色农业方面,甘棠目标是完成茶树新品种规模化改造3000亩,以茶都为依托发展茶叶产销合作社15个,发展乌龙茶加工厂6家,繁育茶树苗基地1500亩,发展皇后黑李1000亩,重视做好茶叶、葡萄等大宗农产品包装和品牌打造,增加农民收入。

  科技提品质 产业化经营

  目前,对甘棠跨越发展最具拉动力的还是茶业产业化发展态势。甘棠镇不仅具备这个基础,天时与地利还赐予了发展良机。

  面对极好的茶业发展机遇,镇党委书记阮兆平告诉记者,甘棠镇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建立、健全茶叶产业管理机构,加强茶叶行业的管理工作。目前甘棠镇已成立了茶业协会,并配套茶叶生产和茶苗繁育合作社,专门负责茶叶的种植管理、良种繁育、茶叶技术推广和茶叶初制厂建设工作。之后将加强茶叶技术体系建设,尽快形成组织比较健全,学科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整的业务实体;第二,着力调整优化茶业产业结构。一要加快茶叶品种的更新换代,二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三要增加名优茶比重;第三,建立茶叶多元投入机制。茶都市场已形成,但配套仍未跟上,因此应尽快建立国家和地方、合作组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农户等多元投入体制;第四,推进茶业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这方面主要是加强茶树优良品种培育、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强茶叶产品的采收、加工、包储运的研究和开发等等;第五,积极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要不断发展壮大行业“龙头”。重点是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形成行业“龙头”,按无公害茶园、生态茶园要求建设生产基地,以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目标,强化执行综合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茶叶种植、初加工、精加工和营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

  此外,阮兆平认为,为了提升茶品质,做大做强茶产业,还要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还应加快海峡大茶都市场建设,促进产品流通;建立信息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进一步扩大茶业对外开放等等工作。

  全力聚集产业 实现经济大跨越

  对于拥有良好区位的甘棠镇来说,其目标已经定位在了发展壮大工业产业群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了。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计划,镇长林强称,目前该镇正通过实施工业立镇的战略,加大投资开发力度。1500亩电机电器集中区已开始填方建设;以茶叶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区,已动工兴建;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工业集中区目前已有24家企业落户,中国海峡大茶都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动工在建,茶博园规划建设正在实施;福宁重工、东海造船厂等6家规模以上船舶业正在紧张建设之中。2008年新开发项目已落实建设5家,重点项目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市电网二期工程建设并得到了市委市府肯定。此外,我们还逐步加大中国电机电器城、中国民营船舶修造基地、中国茶叶之镇、南国葡萄之镇的建设力度,甘棠对外宣传的知名度明显提升。

  阮兆平称,甘棠镇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立足本地优势,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放在工业发展重要位置来抓,积极引进外资,今年计划引进茶叶深加工企业2家,电机电器企业24家,扶持做强做大形成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业20家,推动海峡大茶都二期工程建设和茶博园征地建设中国海峡茶博会的召开。最后,通过一年努力,三大主导产业均能在甘棠取得发展壮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