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种局面,笔者以为通过资本的力量进行整合集中,才是大家共同的出路。以茶叶杂志为例,大家与其都是自己做,还不如整合在一起。无论从读者,还是从广告商来说,都合适。有专家开玩笑说,茶讲“和”,就是因为这里总是“不和”。
从分散到集中,这是市场的需要。只有我们把业内的声音统一了,外界才知道这个声音有多大。
5.政府引导,协同出海
目前,中国的茶叶出口也是一个“不和”的代表。我们出口的大多都是低档茶,大家相互压价。以至于外国人只有到了中国,才知道中国茶的丰富和优良品味。
中国的茶叶外贸以前由中茶公司垄断,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曾经创造过辉煌。后来外贸放开,很多茶商都能做出口生意了,于是一场价格战在所难免。更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中茶的一些名牌商品的商标被人在海外抢注,而抢注的人,就是我们的自己人。这些无序的竞争导致的是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整体缺钙。虽然有些茶商依靠品质和实力,在国际上小有斩获,但是同中国整体茶商的数量以及产量来说,我们的出口,还是很弱。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要依靠政府。因为目前的环境已经不是一个推广茶叶的问题了,而是到了推广中国文化的层面上了。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与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紧密的。所以,在海外兴起中文热的今天,接着推广中国文化,把中国茶文化作一个很好的展示,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策略。由于文化的吸引而喜欢、购买中国茶的人,会更加持久。这也是孔子学院和中央电视台联手拍摄茶文化专题片的初衷。我们茶人要想让中国茶走向世界,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外国朋友能体验到中国茶的魅力。2007年由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策划的胡锦涛主席向普京总统赠茶的新闻事件对于传播中国茶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茶路漫漫,我们的祖辈曾经靠马匹、靠骆驼、靠人背把一担担茶卖到了俄罗斯、卖到了欧洲,开启了茶文明的世界传播。今天,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茶公司成立六十周年,回首新中国茶业的这六十年的道路,我们有感慨,我们有思考,但我们更多的是有信心。因为中国茶业是在我们中国茶人的手中。帆,为风而舞;茶,为人而香。品一杯茶,知人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