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铺培养土 每亩用约20立方米的红、黄壤心土,经碎土或过筛后,均匀铺盖在苗床上,然后整平、压实,厚约4厘米。苗床面保持等高,或中稍高边稍低,防积水。
3.5 设置遮荫
3.5.1 搭栅遮荫
3.5.1.1 苗床两边隔1.5米~1.6米打木桩,在横、纵向木桩上捆扎竹片作为栅架。低栅架高40厘米~50厘米,中栅高100厘米。
3.5.1.2 遮荫物低栅用竹帘或杉树枝,遮阳网,竹帘长3米~4米,宽1.5米~1.6米。中栅用麦杆、茅草等编成的草苪。苗床上盖长苪,长3.1米~3.3米,沟上盖短苪,长0.8米,草苪宽均为1.1米~1.2米。苗地四周围短。
3.5.2 铁芒箕遮荫 在插苗的同时,铁芒箕每三条成一束。隔1~2行直插行间,其枝叶高地25厘米以上。亦可用杉树枝直插行间遮荫。
3.5.3 遮荫物疏密要均匀,透光率20%~30%,春插为20%,秋冬插为30%。
3.6 剪枝扦插
3.6.1 插枝选择 选用基部红棕色或上部黄绿色下部红棕色、半木质化、粗壮、叶大、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梢。
3.6.2 剪取插枝
3.6.2.1 不同品种分别剪枝。
3.6.2.2 母树上剪下枝条,及时运回,摊放阴凉避风处。喷湿润,即时剪取短枝。避免日晒、风吹,防发热、萎凋、损伤。
3.6.2.3 枝条外运,不能紧压、日晒、风吹,防发热、萎凋、损伤。
3.6.2.4 短穗剪法
a)剪取长3厘米左右,无损伤的一芽一叶短穗。节间短的枝条,可剪取2—3节。出现硬化小分枝的,主枝留一片叶,侧枝留1—2片叶。
b)剪口要平滑,斜面与叶向相同。上剪口距叶基部约3毫米。发现花蕾,小心摘除。应随剪随插。
3.6.3 扦插
3.6.3.1 扦插时间依枝梢成熟度和天气而定。
a) 春插在2~3月;夏插在5~7月;秋插在8~10月;冬插在11~12月。秋插为佳。
b) 热旱期高温低湿,霜冻期低湿干燥,以及大雨天气,不宜剪枝扦插。
3.6.3.2 扦插方法
a) 不同品种分别扦插
b)充分喷湿苗床,待稍干不粘手时,按划好的行距扦插。大叶种行距9厘米~10厘米,中小叶种行距6厘米~7厘米。株距3厘米左右,以叶片互不重迭为宜,每亩插15万本~20万本。
c)短穗直插或将叶片稍翘斜插入土。叶柄、芽露出土面,叶片不贴土。插穗旁表土稍压实,使插穗与培养土紧贴。插后即遮荫、喷足水。
3.7 苗圃管理
3.7.1 水分管理
3.7.1.1 插后至发根期应勤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状态,田间持水量90%~95%,晴天、高温干燥天气、土培保水性差的,每日早晚各浇一次。阴天、低温高湿天气、土壤保水性好的少,每日或隔日浇一次。
3.7.1.2 发根后减少浇水次数。隔日浇一次或隔数日沟灌一次。沟灌3小时~4小时,苗床湿透即排干。
3.7.1.3 苗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3.7.2 调节遮荫
3.7.2.1 插后至愈合发根期,适度遮荫防日晒。
3.7.2.2 发根抽梢后应提高透光度,半年后可逐步疏减遮荫物,日光微弱可不遮荫。
3.7.2.3 根系发育较健全时,选择阴雨天逐步去除遮荫物,一般春夏扦插的在秋季热旱期过后(10月后)去除遮荫物;秋冬扦插的在翌年5~6月间去除遮荫物,并注意浇水防旱。
3.7.3 施肥
3.7.3.1 追肥少量多次,薄肥勤施,先稀后浓,氮、磷、钾配合施。
3.7.3.2 插穗发根后,施第一次追肥。一般春插的在5~6月,夏插的8~9月,秋、冬插的翌年3~4月。
3.7.3.3 第一次追肥用腐熟人、畜尿、稀释5倍~10倍,或用0.5%硫酸铵、0.5%过磷酸钙的混合液,以后每1~2月追肥一次,逐次增加施肥量。年亩施硫酸铵8千克~10千克,过磷酸钙6~8千克,硫酸钾2千克~3千克。
3.7.4 防治病虫 苗圃常见的病虫害有小绿叶蝉、叶螨类、介壳虫、蚜虫和叶枯病、轮斑病、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等。需用高效低毒农药,消灭病虫于发生初期。
3.7.5 除草与摘蕾 及时拨除杂草,发现花蕾时小心摘除。
4、苗木出圃
4.1 苗木出圃规格 按GB11767规定执行。
4.2检验方法与检验规则 按GB11767规定执行。
4.3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按GB11767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