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品佳茗,芳茶传四方
发布时间 2009-05-19 浏览 25423 次
煮饮用,计划管理等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论述。 成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对茶叶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茶经》被称为茶业的百科全书,陆羽被称为茶仙、"茶神"、"茶圣",可见其对茶叶影响之大。

由于茗茶依名山名水春时发,与寺庙为邻生,僧人坐禅均以茶提神清心,僧必善茗,宣茶育经。随唐朝佛教盛行而运转九州。公元729年间,日本圣武天皇派高僧最澄禅师来中国交流佛教,他回国时带去茶种,播于国台山麓,深受皇家赞赏,并将茶种扩大到五个县,成为皇室贡茶。1191年,日本荣西禅师来中国时,再带茶籽种植福冈等地,并竭力宣扬饮茶的好处,1211年他著有《吃茶养生记》,卷首开头就写道:"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而且还亲自用茶治好了大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于是吃茶养生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有独到之处的日本茶道

据《随书》记载,随文帝扬坚微因头痛不止,遇一僧人告知:"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可愈",果然,皇帝喝了那茗草煮的茶水,头痛就消除了。因此,茶被为灵丹妙药。

2、 贡茶与赐茶

茶被皇孙贵族视为养生之妙药,列为百姓孝敬皇上的贡品。所谓工茶,就是各地将自己采摘芽嫩,炒制精湛的名茶在清明前帝到皇宫。皇帝得茶后,先行祭祖,然后赐给亲近的大臣品饮,并以茶摆设清明大晏,以飨群臣。皇帝派遣大臣出使列国时,也以茶为厚礼,亲善邻邦。唐代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时,曾带了很多茶叶作为陪嫁,公主入藏后,以茶赐臣待客,素有肉食习惯的藏人,饮茶之后,顿觉肠胃汪爽,胃口大增,自此后饮茶在西藏蔚然成风,嗜茶如粮。宋微宗著有《大观茶论》以嗜好茶著称。乾隆皇帝曾亲自到杭州品饮龙井茶,至太湖细啜碧螺春,入川峡评尝蒙山茶,赴福建啜品铁观音。所到之处品茶赐名,写有《观采茶作歌》,其歌词唱道:"火前嫩,火后老,性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南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漫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曾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劫览民艰晓"。乾隆享年88,勤政60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泰发安。他于85岁让位嘉庆,当有位老臣为之惋惜向他面呈:"国不可一日无君"时,乾隆哈附带大笑,抚着银须,意味深长地答曰:"君不可一日无茶啊!"由此可见,乾隆不仅是位知茶用茶嗜茶如命的品茗行家,而且是以茶体察民情的皇帝。

3、 斗茶品茗,以茶益思

唐宋盛世时期,各地年年都要邀请文人志士来斗茶,以选好贡茶,讨为皇上,斗茶之风盛行。北宋就有范仲淹的《斗茶歌》云:"北苑将期献王子,株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簿冷芷"。斗茶也是切磋种茶制茶技术和品饮艺术的机会,对茶技的代代更新出茗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人则以崇茶为尚,尚茶为荣。宋时司马光笑问苏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爱此二物?"东坡欣然答道:"奇茶妙墨俱香"表达了文人视茶为宝(文人称纸、笔、墨、砚为文房四宝),茶墨兼爱的志趣。茶引学士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品饮仙茗而呤诗赋歌作画。李白赋诗赞美君山银针茶"淡扫明湖开玉镜,丹山画出是君山"。 郭沫若到杭州虎跑泉饮西湖龙井茶有诗曰:"虎去泉犹在,客来茶甚甘。名传天下二,影对水成三。饮览湖山美,豪游意兴酣。春风吹送我,岭外又江南"。这样把龙井茶与西湖山水连成一体,将茶醇与游人的豪情惬意联在一气,让他人也能领略一番品饮西湖龙井茶的美好感受情趣。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