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与有机茶开发
发布时间 2010-02-01 浏览 29097 次
险共担,共同发展。

  我国茶叶生产只有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生产才能上规模,经济才能有实力,产品才能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产销衔接和具有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市场风险有承受能力。这不仅有利于面对国际市场,也有利于面对国内市场。

  2.2加强科学技术,提高茶业现代化水平

  A 加快良种选育与良种良法技术推广

  茶叶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益与无性系良种普及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的无性系良种普及率整体水平很低,只占到16%,同时良种选育与繁育手段落后,良种良法技术推广慢,直接影响了茶叶品质提高和茶叶生产发展。因此,根据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明确茶树良种目标,以品质为中心,兼顾产量的抗性,提高我国茶树的育种水平;另一方面应对现有茶树良种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速繁育推广,提高我国茶园良种化水平,扩大良种茶园面积。

  B 重视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我国茶区的茶叶加工大多是在70年代至80年代建立,也有建国初期建立的茶厂目前仍在使用,多数茶厂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机械老化不配套,场地脏乱,大宗茶制茶工艺粗糙,技术不规范,造成部分茶叶品质下降,细菌等卫生指针超标。不少欧、美茶叶客商也不断提出要求,改善这一现状。我国茶叶生产加工,除了新建的名优茶工厂之外,多数大宗茶加工工艺技术与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工艺老化的加工厂。在茶区逐步建立一定规模的,具有技术规范的且能连续化的大宗茶生产线,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加工的现代化水平,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C 节本增效,大力推进茶园管理机械化进程

  茶园管理作业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病虫防治、茶树修剪和采茶等方面,这是茶叶生产过程中耗用劳力多、劳动强度大,既费时,工本又大的作业内容,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机械化管理水平较低。尽管近10年来国家农业部狠抓了采茶机械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特别是在浙江、福建、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取得了很大成绩,可提高工效10倍以上,降低成本40%,但从全国茶区来看,仍处在示范和推广阶段。因此,今后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力度,尽快实现采茶、修剪等各项茶园管理机械化,节本增效,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水平。

  D 提倡病虫害综合治理,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控制与管理是近年茶叶外贸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据欧洲茶叶委员会对1997—1998年度出口欧盟茶叶检测结果,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检出率居各产茶国之首,且有相当一部分超过欧盟标准,其次是印度,越南和我国台湾省。一些茶叶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如欧共体和美国、日本等国都明显地扩大检验的农药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最高残留量(MRL)。例如,美国对三氯杀螨醇的MRL标准原为45mg/kg,1994年降为不提检出;欧共体过去对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MRL标准为3-20mg/kg,现降至0.05-0.1mg/kg,并建议在茶园禁止使用氰戊菊酯农药。这些对我国茶叶出口将构成重大威胁。

  由上述现状与问题,我国茶叶生产今后一方面要加强对茶园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监控,重视茶园害虫综合治理、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同时要抓住机遇,积极研究与开发“有机农业”型的有机(天然)茶叶,将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降低到最低标准,维护和提高我国茶业行业的形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