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茶树害虫的演变史,在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茶树上很少使用化学农药,茶树害虫的主要种类是一些咀嚼式口器的食叶性害虫,害虫种群的组成相对较为稳定。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半期,茶树上普遍使用有机氯制剂来防治食叶性害虫,这类农药性质稳定,杀虫谱广,在杀死食叶性害虫 的同时,杀死了大量的自然天敌,结果在60年代造成全国性茶树介壳虫的大暴发。60年代茶区改用有机磷农药来防治介壳虫,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由于这类农药对害虫螨基本上没有什么防治效果,而大量的杀伤了害螨的天敌,结果自60年代末开始,又一次出现了茶树害螨的猖獗。在20世纪末有些茶农用甲胺磷防治茶树叶面害虫,由于此药毒性大,杀虫谱特别广,对天敌伤害大,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影响,而且造成黑刺粉虱的暴发。由的茶区曾出现采一次茶喷一次药,不仅增加了茶叶的生产成本,而且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害虫的再猖獗。
3、农药残留 大田作物喷施农药后,虽然经过生物、理化、气象等因素的作用使其降解,但农药仍不同程度地残存在生物体、水域、土壤和大气中,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农药的残留浓缩,当人们取食这些带毒的食物后,就会遭受到毒害。
茶叶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对农药的残留要求十分严格,茶叶消费国均不断地修订并降低农药允许残留的标准,对茶叶生产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在我国茶区,由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的使用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农药,结果我国相当大的茶叶中六六六和DDT超标,曾一度影响茶叶 的外贸出口。自1972年禁止在茶树上使用这两种农药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才有好转。20世纪80年代有些茶区用三氯杀螨醇来防治茶树害螨,由于三氯杀螨醇是由DDT脱去氯化氢加 工而成,其成品中仍含有4%~10%的DDT,茶叶重DDT的检出率又一度复生,影响茶叶的出口和饮用者的健康。我国农业部 在1997年6月20日发文,禁止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不断问世,尤其是氰戊菊酯因价格低、杀虫谱广、效果好,而在茶区广泛被使用,至90年代我国成品茶种氰戊聚酯超标率不断上升,农业部在1999年11月24一发威,禁止在茶树上使用氰戊菊酯。进入21世纪后,一些发达国家均扩大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范围,普遍降低了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农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入世后茶叶外贸的“绿色壁垒”。已引起茶叶生产者的高度 重视。
4、污染环境 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自然天敌的 大量被杀伤,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可随气流漂移 ,污染大气。通过降雨,污染土壤和水域,影响土壤微生物 和水生动物的生存,从而影响人类整个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