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已经开始采茶了!”同伴大声喊道。在这片茶海中点缀着几个“茶花女”,五彩的衣着衬托下她们像攀浮在树林上的甲壳虫一样辛勤劳作。这就是著名的锡兰红茶!这样的生机勃勃!在热带阳光的普照和山地气候的调和之下,茶树竟然迸发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实在是让人惊叹!“这里曾经漫山遍野种的都是咖啡树!”接待我们的酒店客户经理保罗看到我们不住向窗外张望突然对我们说道,神情复杂而含蓄,似乎是遗憾,又似乎是自豪。“当时整个哈顿高原都被英国人清除,开辟成了咖啡园。在世界上当时的锡兰咖啡也是数一数二的。”保罗顿了一顿,“19世纪末的一场病虫害席卷了整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咖啡园,咖啡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但是茶叶拯救了我们,拯救了人民的生活!”听完保罗的话,我的脑海里迅速闪现出一幅场景:表情痛苦的咖啡农在破败不堪的咖啡树残迹里,望着茶树苗蓬勃生长时一脸的狂喜。这其实是很理想的画面,茶叶在兰卡的生根茁壮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咖啡园的倒闭为茶叶提供了繁衍的契机,然而当时历史的车轮在殖民时代燃烧着向前喷发的轨迹却说明锡兰红茶的兴起其实是一种必然。
1610年左右,荷兰人第一次将茶叶带到了西方人的面前,然而直到1657年,茶叶第一次在伦敦公开售卖时,公众对于茶叶的宠爱才突如其来并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政府被迫给茶叶征收关税。茶叶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贵族的奢侈享受,其特殊的工艺和功效给西方人带来了很强的神秘感。这些我们从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和伦敦的“红茶案”中就可见一斑。
英国王后的侍卫偷盗红茶不成而被处死的“红茶案”向我们表明了人们当时对于茶叶的好奇和想望。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使大规模的茶叶贸易或掠夺成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鸦片战争的爆发也可以归咎于茶叶。长期垄断茶叶贸易的东印度公司逐渐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人们开始发现在海上经过几个月才能到达的茶叶在口味上大大劣于新鲜茶叶。为了减短运输时间,海上船队竟然展开激烈的竞赛……在自己的领地上种植茶叶似乎是解决茶叶供应的最佳选择。作为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和斯里兰卡在咖啡和茶叶的种植上紧密相连。19世纪40年代印度商业种植茶叶的成功以及后来的大规模发展促使茶叶成为殖民者茶余饭后最主要的谈资,在斯里兰卡也不例外。
由于斯里兰卡众多香料园的存在,英国人一直都试图在这里寻找茶叶树种。1805年在记述英国对锡兰海港占领的书中,杰姆斯.科迪就记载了士兵在亭可马里附近烹调“锡兰茶叶”的情景,“士兵们把叶子晾干,然后煮沸来喝,觉得味道甚至比咖啡都要好,一点也不亚于中国的茶叶。”“我的几个朋友向我保证,考虑到他们简单的方法,这些茶的味道已经是非常的好了。”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茶叶,而是另外一种植物“Eloeodendron Glaucum”。在约翰毕尔德于1824年开启第一片咖啡园的15年之后,茶叶才悄然来到斯里兰卡。有些对茶叶充满好奇心的人开始在咖啡园的角落里或是在山上开辟一小块丛林试种茶叶,有成功也有失败。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咖啡业遭到严重损失之后,大多数人才开始把目光转向茶叶,期待茶叶能够挽回失败的命运。1861年,作为当时卢肯德拉咖啡庄园主的“雇佣儿子”,16岁的杰姆斯.泰勒漂洋过海来到锡兰。虽然只是3年的管理庄园的经理助理合同,泰勒从此却再也没有回过苏格兰。在路边种植茶叶是泰勒的第一次尝试,当时的锡兰植物园进行了多次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其成果使泰勒受益匪浅。1867年他开垦了20英亩地种植茶叶,经过科学检验之后在康提销售成功,成为锡兰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商业种植,为人们展现了茶叶种植的美好前景。对于印度大吉岭茶园的造访和学习,使泰勒进一步掌握了茶叶加工的技巧,到1888年,不论在外观还是在产量上,卢肯德拉庄园都已经成为锡兰岛上种植茶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