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水分管理
发布时间 2010-03-04 浏览 25135 次
渠系占地面积大,影响耕地利用率。茶园流灌对地形因子要求严格,一般只适于平地茶园和水平梯式茶园以及某些坡度均匀的缓坡条植茶园。另外给水周期长,不能经常维持土壤水分于最适水平。

(3)喷灌 喷灌相对于地面流灌有许多优点,归纳有以下6点:

①提高产量和品质

②节约用水 通过喷灌强度等的控制可有效地避免土壤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损失,且灌水较均匀,一般达80%-90%,从而水的有效利用系数高,一般达60%-85%,较之地面流灌可省水30%-50%。

③节约劳力 小型移动机组可以提高工效20-30倍,固定式喷灌系统工效则更高。

④少占耕地 喷灌可以大大减少沟渠耗地。因其输水主要取管道(暗)式,很少用明渠输水。

⑤保持水土 喷灌可以根据土壤质地如黏性的轻重和透水性大小,相应地调整水滴的大小和喷灌强度等,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地面冲刷而引起的流失现象。

⑥扩大灌溉面积 喷灌较之地面流灌,对地形要求不严格,适应范围更广,加之它有节约用水的特点,能有效地扩大灌溉面积。喷灌也带有某些局限性。如风力在3-4级以上时水滴被吹走,灌水均匀度大大降低;一次灌水强度较大时往往存在表面湿润较多,深层湿润不足,乃至出现局部径流现象,这时宜采用“低强度喷灌”(即慢喷灌),另外,固定喷灌投资较高,一般需2-3年收回投资。移动式喷灌则费用较低,一般当年可收回投资。

(4)滴灌 近20余年来,国内外茶园中已有应用滴灌(或渗灌)技术的,它是将水在一定的水头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管道系统,进入理于茶行间土壤中(或置于地表)的毛管最后一级输水管,再经毛管上的吐水孔(或滴头)缓缓渗(或滴)入根际土壤,以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这种灌溉方式,能相对稳定土壤含水量于最适范围,经济用水,不破坏土壤结构和方便田间管理等特点,还可配合均匀施肥和药杀地下害虫。决定采用何种灌溉方式,必须是因地制宜,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对于茶园来说,喷灌最理想。地势较平缓的茶园修建地中渗(或滴)灌系统,亦有其独到的优点。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或梯式茶园建设完善的流灌系统,也是加速茶园水利化的需要。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考虑两种或三种给水方式相配合,以便创造更有利于茶树生育和茶叶产量与品质形成的水分等生态因子。灌溉方式确定后,就应配置相应的水利系统、水建工程和机具设备等,但各类灌溉系统的设置与规划涉及不少工程建设的具体技术问题,可参阅茶园机械、测量学。在此,仅从栽培学的角度提出几点要求,供设置灌溉系统时参考。

①水质良好,水源不受污染;

②充分利用水源水势,既扩大灌溉面积又节省能源;

③工程、设施及一应机具合理配套,确保供水及时;

④与排、蓄水设施相配合。既充分发挥各项工程设施的效益,做到一物多用;又减少占地,降低造价;

⑤与道路、林带等有机结合,方便交通运输和茶园管理。

三、茶园排水大多数茶园建在山坡或低山台地上,通常不存在土壤积水,湿度过大的问题,故对这些茶园只是一个如何及时排除过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一般来说只需建园时设置好截洪沟、泻洪沟、园内横水沟和蓄水池等即可。但也有一些茶园存在较长时间积水或土壤含水过多,致使茶树遭受湿害。土地不平整的茶园最易于低处发生对茶树的湿害。特别是当地洼处土层浅、透水性差时,高处的地表径流和地下重力水多集中于这里,抬高地下水位,甚至有时水位高出地面。生长在这样的地方的茶树在雨季和雨后的一段时间内生长势差,萌芽迟,只是在少雨季节开始之后才相对好转。表土层下有不透水层的茶园,如红壤地区由于长期的氧化还原作用和淋溶作用,茶园土壤下层多早已形成铁锰结核的硬盘层,还有的土壤下是母岩,它们具有难透水性或不透水性。雨季土壤中重力水便在这种不透水层的凹地淤积起来,造成湿害。

山间稻田改建茶园易发生此类湿害。坡脚茶园,一般说来,山坡下段土层肥厚,宜茶生长;但有时也有坡下段的茶树长势反较上段茶树差,这种情况往往与湿害有关。这是因为雨水过多时,土壤中的大量重力水(又称饱和水)便沿山坡土层下板岩的自然坡面由上而下移动,至坡脚由于坡度减缓,水移速度大为降低,如果这儿的土壤透水性又差,水流前进方向受到某种阻力(如坚硬路基或水田水位测压),这时土壤中便常停滞过量的水,从而危害茶树。坝下或塘基下的茶园,由于修建时夯实不够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塘坝中水渗入茶园土壤中,抬高地下水位,这样更会引起常年性湿害。两山之间和谷地中央往往有地下暗流经过(或过多的重力水潜移),如某处岩层阻隔,水位便迅速上升,在这样的地方植茶亦易发生湿害。

除上述有关因素外,土壤本身的结构特点所制约的透水性、通气性等也影响着湿害的程度。一般说来,透水性愈差的土壤,茶树愈易受到湿害。虽然砂性较强的土壤或含石砾较多之地湿害不易发生;但在较长时间渍水的条件下,由于砂土中空气易于排除,其含量迅速减少,茶树根处于窒息状态,湿害症状反而来得最早,受害大。凡易发生湿害的茶园要因地制宜地做好排湿工作。排湿的根本方法是开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茶园排水还必须与大范围的水土保持工作相结合。被排出茶园的水还应尽可能收集引入塘、坝、库中,以备旱时再利用或供其他农田灌溉以及养殖业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