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想奉劝的是,消费者最好远离恶炒,大红袍买来喝喝可以,当作投资就成抬轿的了,很傻很天真。当然,除非你是庄家,捞一把就走人。(赵育兵)
凸显价格管理滞后
想当年,“疯狂的君子兰”动辄上百万元都“一花难求”,但后来真相大白,全然是人为哄抬肆意恶炒的骗局,高雅的君子兰也因此沦为某些人牟利乃至暴发的工具。而如今的大红袍,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大红袍也可以成为“搏傻”的道具,是因为其价值的认定往往带有主观的因素。就如“乾隆爷御封的那6棵树”,所产的也毕竟只是茶叶,而不是金子,然而就因为其虚无缥缈的“乾隆爷御封”,就可以喊出1克一两万元的天价。
如此商品属性,显然尤其需要加强价格的管理。哄抬价格,显然是炒热市场的捷径,但是,凡违背市场规律的虚火,总是不可能持久的。热炒大红袍折射出的,其实正是价格管理的滞后,只有严格价格管理,并以税收制约,才能将疯狂的“大红袍”交易逐出市场,才能保证大红袍交易,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健康有序地运作。(钱夙伟)
天价茶进了谁的茶杯
动不动就数千上万地要价,而且还很难买到货真价实的大红袍,那为什么大红袍还能大红呢?表面上,是消费者不理性。但消费者真的就那么好蒙吗?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原因,还在于“买的不喝,喝的不买”的潜规则作怪。
试想,如此不惜血本地买来大红袍,当真舍得喝吗?不少人恐怕还是要拿来送人的。天价大红袍其实就是“黄金月饼”、“黄金大闸蟹”的升级版。买的人反而会希望价格越高越好,因为价格越高,越能代表自己的“心意”。而对于收礼的人来说,收到如此厚礼能不“拿人的手软”吗?其结果,大红袍就这样被炒高了。
现在某些腐败分子的口味越变越高,现金不一定入他的法眼。那些珍奇异物就成为上选,而大红袍因为沾了“宫廷贡茶”的名号,物以稀为贵,自然也有了炒作的空间。所以,与其关注大红袍暴炒的市场风险,不如去关心这些天价大红袍究竟进了谁的茶杯!(从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