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叶量:每槽(工作面约为500毫米×130毫米)投入摊青叶50克~75克。五槽的多功能理条机一般投叶250克~400克。杀青叶程度:当色泽转暗,叶质变软,折梗不断,基本成条,清香显露,青锅叶失重30%~50%,即可出锅。历时1分钟~2分钟,其间可用手适当翻动茶叶。
杀青叶摊凉:青锅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后期可适当并堆,促使茶叶回软,摊凉回潮时间以10分钟~30分钟为宜。
压扁成形:使用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压扁成形。炒制前设定温度150℃~180℃(锅底温度约120℃~140℃),其它操作如投入杀青叶150克~250克,加压掌握“轻-重-轻”原则。待外形基本扁平挺直,色泽嫩绿,失重35%~40%左右时就可出锅摊凉,历时2分钟~3分钟。
摊凉: 青锅叶出锅后,应簸去片末,及时匀摊于竹匾上,厚度不超过2厘米,以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待叶子回软后进行人工辉锅。摊放以1小时~4小时为宜。
回潮:摊凉叶辉锅前应先筛分,使茶叶匀齐,便于辉锅做形。人工辉锅:锅温为60℃~70℃,投入青锅叶150克~200克,历时10分钟~15分钟,运用磨、压等手法使茶叶达到扁平挺直,光滑尖削和足干。温度应掌握先低后高,在起锅前3分钟,略微提高锅温。用力掌握轻-重-轻,要与锅温有机配合。
出锅的茶叶,在散热后立即用相应的号筛进行筛分,并结合簸、拣等手段割去碎末,簸去黄片,拣梗剔杂,分级归堆。
在谈到机制茶的操作应掌握的要点时,孙利育说,设备应清洁卫生,锅面要光亮,茶叶下锅前用制茶油润滑锅面,用油量要适当。各道工序必须达到足够温度后才能投茶。火候应根据鲜叶的不同特性作适当调整,如春茶含水量高、夏茶初期(头夹二)果胶含量高,锅温应适当提高,如秋茶叶质较薄,含水量相对较低,锅温度可适当调低。不同机械仪表显示温度与实际锅底温度的关联度因机械不同而不同。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灵活掌握仪表显示温度与实际操作温度之间的关系。
在机制茶炒制中,她特别提醒茶农要安全操作,应选择有农机推广许可证的名茶炒制机械。机械安装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禁止私拉乱接。新机使用前,必须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炒茶场地应相对独立,操作人员相对固定。炒制时,禁止闲杂人员随意走动,乱摸电器开关。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上机操作,严禁酒后操作,疲劳炒茶。炒茶结束后,必须及时切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