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远销海外 南海红茶欲重当“茶老大”
发布时间 2009-05-27 浏览 22419 次

很多老南海人对南海茶叶曾经的辉煌如数家珍。

上世纪70年代,农场从肯尼亚引进世界上较先进的CTC红碎茶叶加工成套设备,取代传统的加工设备,建立一座日产干茶10吨年达3000吨能力的茶叶加工厂。

农场生产的拳头产品“远洋”牌CTC红碎茶,先后荣获国家商业部、农业部、广东省、海南省优质产品奖。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远销美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利比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

1981年至1995年,农场为国家创汇2400万美元,仅1989年就提供出口1350吨,创汇233万美元……

彷徨:“茶老大”风光不再

而如今,现在这个品牌可以用销声匿迹来形容。

3月2日中午,记者来到南海农场。在一间不大的厂房里,4个中年女工正在分拣、包装茶叶,“这是刚采摘下来不久的春茶。”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南海农场生产的产品繁杂,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同时还有一些来料加工出口贸易,但总的来说效益并不十分理想。

从大环境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外贸体制改革成为海南茶业的分水岭。几十年统购统销的茶叶市场全面开放,生产者不得不直接面对市场,加之国际市场茶价变化,红茶市场开始逐渐被绿茶取代,海南红碎茶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显然,当时可谓海南“茶老大”的南海茶场对这突如其来的 “变故”措手不及。随之而来的是生产萎缩,产量和茶园面积逐年下降。对于很多职工来说,现实不得不让他们恋恋不舍地告别昔日的自豪,转而种植能让他们更多来钱的槟榔、荔枝或胡椒。

“仅仅大约10年,我们的茶叶种植面积大约减少了2/3,目前剩下的茶园7000亩,种植技术、加工技术更不能与当年相比了。”南海农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突围:企业重组做大茶业

事实上,南海人乃至所有农垦人一直在寻求突围,希望能够再造辉煌,让南海茶叶再度远航。

业内人士分析,南海“茶老大”完全有突围的可能。一是南海茶叶有深厚的根基,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人们的情感认同上,仍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二是海南位于全国最南端,是全国第一早春茶,收获季节比全国早1至3个月,是全国每年清明前的稀缺、独门新茶,“华夏第一早春茶”独一无二。三是“远洋”品牌的收回封存,是国有优良资产的闲置。可借助品牌的历史资源和国际知名度,夺回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份额。

目前,南海农场和定安热作所重组,计划从今年开始,三年内把现有茶园的面积增加到3万亩。南海农场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准备对茶叶加工厂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国内大型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一旦达到了3万亩的茶园规模,茶叶的年综合产值将会达到1亿元,将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南海农场将成为整个海南农垦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南国都市报/记者曾苗 吴雅菁)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