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品茶,就更加讲究了。
我国古代,斗茶(又称茗战)之风很盛。那位风流皇帝兼书画家的宋微宗赵佶,也是品茶的行家里手。他在《大观茶论》中,曾讲到当时朝野之人,“莫不碎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由此可以想见斗茶的盛况。品茗斗茶,讲究火、水、茶具甚至饮茶的环境,这和日本茶道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古诗中有“远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银茶”,“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艳潋。当时幽趣,故难于欲人言矣”。其实饮茶到了品鉴的层次,一要品出茶味,二要品出茶趣。品味容易,要品出一个“趣”字来,其实难矣哉。
品茶对茶叶本身的品种、品位、品质要求都是很高的,不同品种的茶,又有不同的品法,讲究特多。笔者认为,就层次而言,不过有文野之分,大抵可分为“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两个大系列罢了。文人雅士及达官巨贾这般的品茶斗茶,可以丰富茶文化,得到他们要得到的乐趣;而引车卖浆村野壮夫,在干渴时举瓢畅饮,其乐何及!讥笑他们为“牛饮”,正是不懂得苦力人的艰辛和情味。宫廷的盖碗虽然高雅,但市井的大碗茶同样饮者如流。
品茶对水的要求很严,不少名茶的产地即有名泉。如“虎跑泉”、“惠山泉”等。“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这是选水的要旨。旧时信阳城茶馆悬有楹联日“狮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也深得品茶三味,极言好茶还要活水,恰如红花与绿叶之配。陆羽将天下泉水分为二十个等次,把淮河源评为第九,虽名列虎将、惠山等名泉之后,占了个前十名,也属难得了。至于苏轼夫子排名第“四十六泉”,又是他的评估和标准了。
有联云:“雪水煮茶天上味,桂花酿酒月中香”,讲的是用雪水煮茶。《红楼梦》里贾宝玉吟有“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烹”诗句,妙玉用梅花瓣上积雪所化之水沏茶招待宝玉,更是清雅绝伦,像神仙一般地品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