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采摘茶种籽,吴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捡回家,用沙土拌和后放入篾筐中,上面盖以谷草,使茶籽不会霉变和冻坏。为了选择播种茶籽的地方,吴理真翻越蒙顶的山山岭岭,对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定蒙顶五峰之间(今皇茶园)和菱角弯一带最适宜茶树生长。这里雨量充沛,土质肥厚,终年云遮雾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蒙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在我国茶叶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吴理真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象,吴理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行动,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了株株嫩绿茁壮的茶树,他成功了。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体强身。他以植茶为民众的精神谱写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传说吴理真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青衣河神的女儿,她来到蒙山,情愿与吴理真结为夫妻,帮助种茶。他俩挑选七株长势最好的留在五峰之间,其余的移植菱角弯。不久,王母传旨:人神结合,触犯天条,责令火速回宫,否则同吴理真一并严惩。茶姑与吴理真情深意切,不愿离去,但又怕伤害吴,便将身披纱巾抛向天空,变为霭霭云雾,笼置蒙茶,自己则化作山峰,后人取名玉女峰。
茶姑离开了吴理真,他把痛苦埋在心里,把全部的爱倾注于蒙顶茶的栽培与管理。七株茶树,翠绿葱茏,迥异寻常,菱角弯茶也长势喜人。但由于操劳过度,吴理真消瘦多了。恰逢九天玄女来到蒙山,听到的是百姓对吴理真颂扬,看到的是茶树郁郁葱葱,于是对吴说:“晚上你就不用再熬夜了,我给你另派守护神。”说完用手一指,眼前的两个大石包,变成了两只老虎,并说:“命你两个守护茶园,不得有误。”两只白虎爬在地上点头称是。就这样,人们白天看到的是两个大石包,如果晚上去看,这两个石包又变成两只斑额猛虎,使野兽不敢上前。
吴理真培育繁殖的蒙顶茶,到了唐代备受珍视。李肇《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品名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封建皇室为了能吃到蒙顶茶,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年年上贡。《元和郡县志》记载:“蒙山在县南(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作为天子饮用和祭祀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宋孝宗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手植七株仙茶的地方封为“皇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