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陈水潮泡茶评茶“双绝
下一主题:茶叶外贸的领雁人——
郭柏苍居住芝城十年,对武夷茶情特别熟悉,他指出武夷山上寺僧多数是晋江人,以茶坪为业。“每寺定泉州人为茶师。”采茶盛况空前,“清明前,谷雨后,江右采茶者万余人。手掩茶柯,拉叶入篮筐中。茶师分粗细焙之,最细为‘奇种’,即‘刺天第一枪’也。其二旗者为‘名种’,为‘小种’。稍粗者为‘次香’、为‘花香’。‘花香’者,夹栀子花入焙也。……最粗之茶,统为‘岩片’。”在《闽产录异》中,工夫茶有了具体的定义:“又有就茗柯,择嫩芽,以指头入锅,逐叶卷之,火候不精,则色黝而味焦。即泉、漳、台、澎人所称‘工夫茶’。”关于工夫茶的品饮,也明确指出“瓿仅一二两”,即小如香椽者。
郭柏苍认为武夷茶的特色在于它是温性的。郭柏苍也很注意贮茶之法,认为贮茶一忌湿气,次忌共置,三忌大器。要注意不要将新茶和陈茶杂放在一处,不然,茶叶颜色会变红,味道变老而香气衰减。郭柏苍提到的用可容一二两装的小瓮在清代福建省也是民间普遍用来贮茶的容器,这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