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器官及其机能
发布时间 2010-07-27 浏览 26067 次
施基肥的,根系能向土层深处扩展,否则多集中土壤表层,因此,茶园土壤管理必须以根系生育规律为主要依据。

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在一年中是有节奏的,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交替进行。其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消耗,常随季节而有变化,如茶季新梢生长旺盛时,地上部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此时根系营养物质的消耗便大于积累;茶季结束后,进行根系营养物质的积累阶段。由此可见,加强秋冬季茶园管理,可促进根系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增强越冬能力,有利于早春茶树的萌芽以及新梢的生长。

根在茶树生育虽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茶树体内所需要的物质,除部分由叶从空气中吸取外,大部分都是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还有合成的能力,能制造某些重要的有机物质,这与整个茶树的新陈代谢,特别是与合成蛋白质所必须的氨基酸的合成有关。例如,茶氨酸是茶树体内所特有的,它在许多特性中起着特殊的和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茶氨酸的前期化合物是在叶片内形成的,并从叶片转移到根部,在根部完成生物合成,而后再从根部转移到正在生长的新梢顶端。同时,茶树根部贮藏的物质对更新复壮后枝叶的旺盛生长起着决定的作用。此外,根系深入土中,还具有固着和支持树体的功用,并兼有繁殖的和更新复壮的机能。

2、茎

茶树的茎是由营养芽发育而成的。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绿色,随着新梢增长逐渐木质化,表皮色泽由青绿色而变淡黄,再由淡黄而转浅棕,以后色泽变深,皮孔渐大,形成裂纹。二三年后枝条表皮色泽变成浅灰,老枝条色转暗灰。

茶树的分枝习性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村。自然生长的茶树一般在二、三龄妈内为单轴分枝,这种分枝的特点是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明显的主干,分枝较短,树体向高处生长。到四龄以后转为合轴分枝,这种分枝的特点是主干的顶芽到一定高度便死亡或生长很慢,近顶端的侧芽代替了顶芽的生长,表成侧枝,不久侧枝的项芽也停止生长,继续由下面的侧芽代替,结果使树冠呈现开张状态。掌握茶树的分枝规律,就可采取修剪,打头,分批采摘等方法,有助于大量侧芽的生长,扩大树冠面和芽密度。

按分枝习性不同,通常将茶树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小乔木型茶树,植株中等高度,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主干仍属明显;灌木型茶树,分枝靠近地面或或从根颈处发出,无明显的主干。其中小乔木和灌木是目前我国栽培最广的类型。

树冠形态按分枝角度大小,分为直立状、披张状、半坡张状三种。凡分枝角度小,向上伸展的称为直立状,如政和大白茶等;分枝角度大,枝条向水平披张的,称为披张状,如雪梨等;分枝角度居两者之间,称为半披张状,如福鼎白毫等。

自然生长的茶树,侧枝生长不旺,分枝粗细不匀,每年只能长出二、三轮新梢,无法形成整齐美观的树冠,也不能有广阔而密集健壮分枝的采摘面,提供更多的芽叶。因此,人为地改变茶树分枝性状已成为栽培技术上一项重要内容。

茎的主要机能是将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以及根所合成的物质运输到叶、花、果实中去同时将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输送到植物体各个部分去。此外,茎还具有贮藏养分的功能。嫩茎的绿色表皮,又兼有同化作用的功能。

3、芽叶

茶树芽中无论是它的外部开头还是内部结构上,都是容易变异的器官。这种变异和茶树年龄,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尽管芽叶有变异性,但在茶树品种研究上,它是确立经济性状的主要依据。

新梢是由各种营养芽形成的。营养芽包括顶芽、腋芽和不定芽(潜伏芽)。据观察,茶芽的生长活动和它形成新梢的能力,不但在品种间、植株间有差别,甚至同一植株的同一枝条上,也是不完全一致的。顶芽处于枝条最顶端,能获得最有利的营养条件,生长活动往往占优势,生物学上称之为"顶端优势"。腋芽受顶芽影响,生长活动比较迟缓。在茶树的其它部位(节间、根颈、根等)长出的芽,称为不定芽。茶树经修剪,能促进不定芽萌发生长成新的枝条。

通常把茶芽发育而成的新梢,带有明显顶芽的称为"正常芽叶"。根据新梢生育成度分为1芽1叶、1芽2叶、1芽3叶……等。如新梢上顶芽很小时停止发育,称为驻芽。从这种新梢上采摘的芽叶,称为"对夹叶"。通常把正常芽叶与对夹叶的组成比例大小,作为判断同龄茶树生长势强弱的重要依据。

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鳞片是幼叶的变态,外有茸毛和蜡质,可以降低芽内的蒸腾作用,同时保护幼芽生长点不致受冻害和病虫等侵入。越冬芽上有鳞片3-5片,当年芽有1-3片,或无鳞片。鳞片呈覆瓦状排列,随着芽中展开,很快脱落。

鱼叶是发育不完全的真叶,叶柄宽而扁平,侧脉隐而不显,叶缘全缘或前端锯齿,叶尖圆钝,具鳞片和真叶之间的中间性状。一般每个新梢基部有鱼叶一片,也有多到二、三片或无鱼叶的。

茶树叶片一般是指真叶而言。真叶开头常见的有椭圆形、卵形、长椭圆形、披针形等。以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居多。叶面积以定型叶为标准,采用叶长×叶宽×0.7(系数)来计算。叶尖的开头为茶树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急尖、渐尖、钝尖、圆尖等。叶脉为网状脉,主脉和侧脉约成45-80度角。主脉明显,侧脉伸展至边缘三分之二,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侧脉对数随品种而异,多的10-15对,少的5-7对,一般8-9对。

叶面有的平滑,有的隆起。隆起的叶片,叶肉生长旺盛,是优良品种特征之一。芽和叶背均具有茸毛。茸毛多是芽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茸毛多少还与品种和季节有关。如福鼎大白茶,展叶至1芽3叶时还满披茸毛,而有的品种只长到1芽1叶,茸毛就很少。一般说春季萌发的芽叶比夏季萌发的芽叶茸毛多。茶树叶片的寿命通常为一年,其长短随茶树品种、生长季节而不同。据在杭州观察,毛蟹春梢叶龄为442天。夏秋梢叶龄为334天。水仙品种春梢叶龄为367天,夏秋梢叶龄为329天。叶片脱落全年都有,但以春、夏之交当新叶大量发生时,落叶最多。个别品种在七、八月落叶最多。

茶树的叶子是最富有可塑性的器官,很容易受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常常将叶片的形状、大小与叶色的深浅等变化,作为确定施肥和灌溉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肥、水充分,生长正常的情况下,茶树叶片是绿色,表面有蜡质油光。如果叶处绿色转暗,表面没有蜡质油光,阳光强烈时,嫩叶下垂或叶缘卷起,就是土壤缺水的表现。如果土壤不缺水分而叶片呈现黄绿色,一般是氮肥不足。

叶片是制造碳水化合物的器官,但当一片叶子在没有长到它的最大面积的一半以上时,就不能发挥它充分的效力。即使是正在生长的新梢上的第三叶,也不及同面积的成熟叶那样有效。茶树叶片所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可供作不同的用途,一部分用来组成茶树的组织,另一部分用于茶树生长所需的能量,如有剩余,就贮藏在根部(主要以淀粉的形式),还有少量积存在茎中以备目后应用。

叶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一是光合作用,二是蒸腾作用。这两种作用在茶树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叶还有吸收的能力,例如根外追肥,向叶面喷洒一定浓度的肥料。很快由叶片表皮层侵入叶片内部细胞中(一般叶背较叶面易于吸收)。又如喷施农药时(如有机磷杀虫剂),也可以通过叶表面吸收到茶树体内。

4、花果

茶花为两性花。花芽与叶芽同是着生于叶腋间,居叶芽的两侧着生数2-5个。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有单生、对生和丛生等。花一般为白色,有少数呈淡红色。整个花的器官由外向内可分为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

花萼由5-7个萼片组成,色绿。授粉后萼片向内闭合,宿存而不脱落。

花冠由5-9个发育不一致的花瓣组成,通常为椭圆形,上部分离,基部联合,并和雄蕊外轮相联接。花冠的深处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并有芳香的气味,以吸引昆虫传粉。

雄蕊数目很多,一般在200-300枚之间,3-5个花丝结合成一组,密布于子房周围。花药成"T"字形。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柱头分裂,一般分三叉,并能分泌粘液,以利授粉和刺激花粉粒的萌发。花柱长约3-17毫米。子房上位,3-4室,每室内有4个胚珠。雌蕊在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蒴果,成熟时绿褐色或棕褐色。茶果形状和大注与茶果内种子料数有关。

种子圆形或半圆形,种径1-1.6厘米,棕褐色或黑褐色。种子千粒重主要受茶树品种影响,差异较大,轻的500克,重的可达2000克,多数在1000克左右。发芽率75-85%。据测定,茶籽内含脂肪约32%,蛋白质约10%,碳水化合物约31%。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