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茶
发布时间 2010-07-28 浏览 22687 次
细,表面好看,反失茶的真味。茶道本应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失去物质本来面目,艺术精品亦显得造作。但从艺术角度,亦不失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创造,故仍有介绍之必要。

宋代贡茶以龙团、凤饼为名,是以金银模型压制的饼茶,又称团茶。宋代团茶去掉穿孔,研制多次,细腻美观,再加龙脑香料,外附腊面,光泽鉴人。大龙团一斤八饼,小龙团一斤达二十饼。名为团茶,其实有各种图案。龙、风团皆为圆形,龙团胜雪为方形饼,白团为六角梅花形,雪英为六角形,宜年宝玉为椭圆形,太平嘉瑞似白团而大。端云翔龙似大龙团而小,万春银叶为六角尖瓣形,长寿玉圭下方而上圆……。每饼皆以龙纹、样云、彩凤为图案,历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武林旧事》曰:仲奇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銙。进御只百銙。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音蒻,裹以黄罗夹袱,巨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芨贮之,凡数重。此乃崔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吸耳。

欧阳修《龙茶录后序》云:茶为物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茶者也。盖自君谟(注:即蔡襄,字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嗜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至嘉佑七年,亲享明斋夕,始人赐一饼,余赤忝予,至今藏之。余自以谏官供奉大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才一获赐。

以欧阳修之职位,二十余年方得皇帝赏赐一饼,可见龙团之精、之贵,实比珍宝更为难得。苏轼则比欧阳修幸运多了,曾多次得到小龙团,所以说:“小团得屡试,粪土视珠玉”。一銙茶饼值数十万,拿珠玉与之比,自然与粪土一般了。然而物虽致精,但过于奢侈,便不合我国茶道养廉、雅志的主旨了。但宋代龙团凤饼工艺确有值得研究.发掘之处。今之沱茶、砖茶皆傻大黑粗,虽实用但确不美观,若能吸取宋人工艺加以改良,岂不更美!

元代北方蒙古族对过分细腻的文化难以接受,游牧民族喜砖茶,民间则多用散茶。明代正式废除团茶,这也算朱元璋体谅民间疾苦的一项功德之举,而散茶、末茶、砖茶皆流传下来。明清半发酵的红茶类出世,茶的色、香、味能得到更好的体现。花茶也应运而生,由于符合北方人,特别是京师的饮茶习惯因而大为风行。应当特别指出,古人制茶既是生产过程,又当作精神享受,是从制茶过程中体验万物造化之理。所以,从起名到制作,省含规律和美学精神。而许多文人饮茶,有的临时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加以研磨、烤炙,从中体验自制自食的妙趣,便更富实践精神。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