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蔡襄善别“石岩白”
下一主题:周恩来谈喝茶
张乃妙以初制包种茶而得名,从而留下“文山包种茶”的盛名,作为他当年传授的历史回声。
三
张乃妙还精心研究乌龙茶中特种茶的制作,发明了有一种称为“凸风茶”的乌龙茶。原来夏季的茶芽含有苦水,却由于“蜒仔虫”习惯自茶芽嫩蒂绕圈吸取汁浆,以致 苦水无法输入新茶芽,使得新芽成长慢,茶质丰盈,张乃妙以特别技艺调制而成,因为此茶高贵,被 称为“茶中美人”,价位贵比黄金(每斤价高八十银元),叫许多茶农们眉开眼笑。(现因 使用农药此种“凸风茶”已经绝代了)。
最让张乃妙心中难以割舍的 ,仍是茶王铁观音。张乃妙在三十年代回闽南探亲时,曾品尝到茶王铁观音,那芳郁甘淳的滋味。当时他就索得十二株种苗,带回台湾栽植在茶园的石崖缝 间;后来他又以政府茶师身份正式购回铁观音茶苗一千多株。所惜的是,茶种是得到了,但制作的技 艺却没有学到。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自公职退下后,任文山茶业公司厂长,在此期间,公司曾延聘过数位闽南茶 师来厂指导,切磋铁观音茶制作技艺,仍未得到要领。于是,民国廿六年冬天,他单 独赴安溪祖居,由其胞弟乃省安排联系地方士绅与诸位大师们,轮流在 士绅们宴客中间,品茗闲话茶道、茶趣和如何提升茶的经济价值等话题。如此一次复一次, 在不同场合畅谈饮茗,于酒酣之间,才捕捉到此铁观音茶制作秘方。
七七事变后,太平洋战争风起云涌。台湾茶叶外销中断,许多茶园改种杂粮。 他则重新开垦新茶园,种植铁观音茶树,还免费向乡邻们提供茶苗,并传授制作技艺。当时大约有十多户乡邻们受 他老人家“种好茶、制好茶,可以名扬四海”的号召,而一同投入开发、栽植铁观音茶园 。台湾光复后,不少留学生和移民将台湾的好茶带往海外,不少政要也都大力支助开辟木栅观光茶园,使木栅铁观音茶声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