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大棚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下一主题:有机茶的四个条件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欧盟对农残标准严格化的要求,我国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农残治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机茶认证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法令,积极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安徽省通过各种方式,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禁施农药和加强农残控制,加强质量宣传和教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思想,确立了“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的质量方针和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质量目标,坚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二是统?规划,建立基地,从源头抓起,加强农残控制,确保出口茶质量。
抓好组织建设。为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有机茶基地建设领导组,并分别在安徽省自然环境优越的红绿茶区共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三个出口茶基地,茶园面积达7000多亩。基地采取公司+茶厂+农户的模式,并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的茶农连成一体。专业合作社内以公司为龙头,茶厂为依托,茶农为基础,以章程为纽带进行运作。专业合作社内实行社员价,年终进行二次分配,以此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与茶农签订茶叶交售合同,入社茶叶,均发放“茶叶生产记事手册”和“售茶证”,收购时逐一造册登记,建立交售档案。
抓好源头防治。为广泛发动茶农,公司加强茶园管理和环境的治理,并派出专业人员分赴各茶区开展普查工作,指导茶叶生产、加工和收购,严禁施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大力推广茶园生态间作,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并建立茶农互相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农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