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中国农业 粮食和生猪也在喊“狼来了”
发布时间 2010-09-16 浏览 24032 次
如,我们大量进口外国棉花、羊毛,把它加工成纺织品、服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赚了钱,促进了就业。不少发达国家也不是什么都生产,而是鼓励大进大出。比如居世界农产品出口前三位的荷兰,大量出口花卉和奶制品,同时大量进口大米等农产品。如果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大量采用国内原料,虽然减少了进口,但会降低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出口,结果得不偿失。

  即使是大量进口供国内消费的油料,也有有益的一面。中国的食用油供应缺口大,如果减少进口,国内食用油价格就会暴涨。而如果我们大量种植油料作物,又势必与粮食争地,引起粮价上涨。由于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种了这个就会挤了那个,因此,进口价廉物美的外国农产品,自己生产高效益的农产品,既有利于稳定物价,丰富市场供应,又有利于农民增收。

  谈起外资对农业的冲击,人们最担心的是种子产业,因为种子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省农委一位长期从事种子工作的专家说,在我国,凡是开放较早的行业,现在都发展得很快,而种子市场开放不足十年,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差距很大。以蔬菜种子为例,现在外资控制了我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后,开始大幅度提高种子价格,甚至出现了“1克种子1克金”的天价。国家有关部门已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壮大我国种子产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通过大兼并、大改组、大联合做大做强,并实现从育种到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形成中国的种业巨头与外国巨头抗衡;今后国家在种子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重点,将由以前的科研院所转向种子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和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加大农作物育种投入。尤其转基因育种,是实现育种整体技术水平跨越式提高的一条捷径,国务院决定“十二五”期间投入数十亿元用于转基因育种研究。

  对于外资农业问题,分管小麦和油菜栽培技术的省作栽站副站长王龙俊提出以下观点: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农业,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要危言耸听。这些外商主要还是看中了中国农业庞大的市场,以攫取利润为主要目的。面对外国资本的冲击,我们要敢于“与狼共舞”,害怕竞争、关门自保就永远提高不了。以前中国的家用电器产业曾被“洋货”冲得溃不成军,如今不仅收复失地,而且大量出口,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每个国家的农业都有强项和弱项,我们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外资对中国农业冲击严重的主要是我国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的大豆、油料、棉花等产业。这类大宗农产品进口价格便宜,进口量又很大,国内种植面积连年萎缩,不少人很担心。我认为,只要耕地、品种、技术这三个关键的“软实力”要素能得到保持和提高,将来一旦需要,就可以很快恢复生产能力,避免受制于人。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