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糖中的果寡糖还能直接吸附病原菌。病原菌的细胞表面或绒毛会有一类特殊的结构。能够识别并结合到肠壁上的一种寡聚糖结构受体,从而引起病原菌在肠壁上发育繁殖,导致肠道病的发生。而某些寡糖其结构与肠壁上寡聚糖结构受体相似,以竞争性地结合病原菌,使病原菌从肠道上脱离,从而起“清洗”肠壁病原菌的作用。另外,某些果寡糖还有吸附和消除某些霉菌素的作用。
寡糖在调整肠道有益菌从生态、降低血脂肪,提高矿物质的吸收率有重要作用[12]。
寡糖中的果寡糖可作为体内双叉菌—芘菲德氏(Bifidns)菌等有益菌生长繁殖的菌养份,能压抑有害菌种的生存空间,促成肠道有益菌丛生态健全。可增加菌养的吸收效率,减少肠道有害毒素的产生,从而维持免疫机能,减少肠道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延缓老化。所以果寡糖和乳酸菌、膳食纤维等物质都是整肠、体内环保、促进正常排便的好帮手。
许多研究还表明,果寡糖对血胆固醇及中性脂肪的下降有帮助。它和膳食纤维一样,有助于血胆固醇的控制。其生理机制与膳食纤维类似,能与胆酸、胆盐结合而将其排出体外,防止再吸收。体内就会促进胆固醇在肝脏进行氧化作用产生胆酸,降低血胆固醇浓度。
果寡糖经肠道细菌发酵后,可以形成有利于矿物质吸收的肠道环境,尤其是钙、镁等微量矿物质。研究表明,果寡糖有乳酸菌的保健效益,却比乳酸菌更能突破胃酸的破坏,进入肠道中受细菌所利用;所以果寡糖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却没有膳食纤维会抑制矿物质吸收的缺点。
普洱茶中寡糖含量在1~6.5﹪之间。含量因品种、原料级别、加工工艺不同有较大差异。
且寡糖含量中有益寡糖果寡糖的比例是普洱茶饮用后保健效果的重要指标。
三、普洱茶的养生机制
分析研究表明,普洱茶养生保健的机制就是选择内含物丰富的茶叶原料,通过科学的加工技术和合理的储藏,形成内含物中主要成分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且比例协调。平和的特性从而使消费者增加了饮用量,且不受饮用时间的限制。功能成分的协调性,使消费者饮用后在体内整体改善机体的免疫系统,调节体内微生物环境促进体内有益微生物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滋生。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和要求。
茶叶滋味是各种呈味物质对人的味觉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茶汤中呈味物质主要是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以及嘌呤碱、有机酸、茶皂素等。酚性物是涩味物质的主要成分,而茶黄素是带刺激性的涩味物质。呈苦味的物质有嘌呤碱以及花青素、茶皂素等。氨基酸是鲜味的来源。可溶性糖、部分氨基酸(低分子的氨基酸)是产生甜味物质的要素。酸味物质主要是有机酸和部分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它们的酰胺化合物)。儿茶素、茶黄素和咖啡碱的络合物是“浓强鲜”的根源。茶叶中呈味物质的含量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对人的味觉器官产生作用,进而使人感知。人们在品饮中感受到茶叶色、香、味俱佳时,实际上就是主要呈味物质比例协调的结果。也只有品饮愉悦的普洱茶,才能充分发挥其普洱茶的保健效果。云南普洱茶在养生方面的独特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主要的呈味物质茶多酚含量大于10%;茶褐素10%左右;总糖10%左右;茶多糖3%左右;寡糖4%左右;水浸出物大于30%时普洱茶呈现良好的品质,具备这样品质特征的普洱茶,色香味也是最好的。品饮这样品质的普洱茶养生就有了物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周红杰主编. 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2.杨贤强,王岳飞,陈留记等著.茶多酚化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3.陈宗道,周才琼,童华荣编著.茶叶化学工程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4.李振,陈现伟 茶多酚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应用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4):33—35
5.曾磊,张玉军.茶多酚的功能特性及应用.牙膏工业.2003,1:43~46
6.丁仁凤,何普明.茶叶与糖尿关系的研究概况.茶叶[J].2004,30(4):207~209
7.5.宫芸芸. 茶多酚、茶色素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Ⅱ相解毒酶的诱导及其化学预防中的作用.卫生研究[J],2000年第三期29卷.
8.杜琪珍,江和源.茶色素的药理及其应用[J].中国茶叶,1997,(5):36—37
9.宛晓春,李大样,夏涛.茶色素及其药理学功能.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4):65—69
10.张艳秋,詹勇.茶多酚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功能研究进展.http://www.zdsw.com.cn/new43.htm.2005-1-20
11.王洪刚,孙延鸣,向春和.果寡糖.http://www.10-cn.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59
12.寡糖在健康上所扮演的角色.
(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具体作者和来源-龙润普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