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建德专家产销大户谈春
下一主题:2008年我国茶叶总产量
与有形的茶叶产品本身相比较,茶叶品牌是无形的,却是更为恒久的。夏涛认为,现在中国茶叶企业的市场意识正在逐渐增强,茶叶品牌是公众的,如果宣传不慎,投入就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必要的时候,市场宣传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推介。”
多方面原因使然,我国的绿茶出口发展迅猛,且呈欣欣向荣的活跃态势。虽然平时习惯于喝绿茶与乌龙茶,但作为茶学专家,我国红茶市场的萎缩也令夏涛担忧。“我国历史上红茶也有过辉煌。最近的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为了打入国际市场,我国也曾试制红碎茶,但由于气候、加工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品质上终究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国内产出的红茶都是中低档的,这显然不符合欧洲消费者的品位。另外,与绿茶相比,红茶价格较低,于是上世纪80年代初茶叶市场放开后,红茶企业纷纷转做绿茶。”
做好红茶产业,首先要规范生产,达到安全、卫生、品质可靠的标准。夏涛说,我国绿茶生产厂家从厂房到加工工艺都可以跟日本等国比肩,但是一定规模的红茶厂家则比较难找得到,原因就在于红茶生产在技术改造、投入等方面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产品质量得不到控制,产业规模不断缩小。“除此之外,要对过去的发展和现状有理性的分析,使消费者重新认识红茶。红茶不仅有历史价值,其营养价值也不容忽视。”
关于如何“拯救”我国的红茶,夏涛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在市场层面加大推广力度。“普洱茶由热转冷的泡沫现象在我看来有点像‘超女’,”夏涛笑言,“我建议红茶借鉴乌龙茶崛起之路更为稳妥。毕竟从我国的现实来看,红茶产业已经‘冷却’许久了,不能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