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草产业保障粮食安全
目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2010年2月的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究其原因,除人口增长等原因外,发展中国家肉、蛋和奶消耗量增长很快(在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目前仍是上升趋势)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如今的肉类消耗量将达到美国的两倍。2010年以来,俄罗斯开始进口谷物作为牲畜饲料,中国也把目光投到国外,大幅度进口玉米作为饲料,并寻找大批量小麦和玉米的潜在提供者。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教授丁声俊在接受采访时说,随着人口的增长、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和饲料工业的扩大,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呈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6亿吨以上,而同期全国粮食总供给量则不能满足需求,存在明显缺口。
在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减轻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呢?发展草产业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目前,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鸡饲料中占3%~5%。发展草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在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下利用草食动物的生产力。草原、荒山和冬闲田产出的饲草可以大大减轻畜牧业对粮食的依赖。“十二五”规划提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奶业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问题所在。优质牧草的缺乏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将草、畜禽、蛋、奶等联系起来,不难发现,这个领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这需要大量饲草和饲料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挖掘牧草和其他绿色饲料的潜力突出发展草食畜禽生产为前提的,欧美发达国家畜禽产品60%以上是由牧草转换来的。毫无疑问,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耕地面积的锐减,发展草产业保障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草种和饲草缺口大
我国草种生产量和使用量十分巨大。据统计,2009年全国共生产牧草种子10.5万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南方易灾地区草地保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全国水土保持和生态绿化工程,退化草原补播和人工草地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完成以上工程共需草种约30万吨。因此,草种缺口将近20万吨。
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养殖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草食畜禽特别是奶牛饲养量显著增加,这也使得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对草产品尤其是苜蓿草的需求逐年增加。从国内市场看,我国青绿饲草年需求量1亿吨,国内商品化草产品市场需求量1000万吨,可用于配合饲料的草产品潜在市场约1000万吨。2010年我国商品草产量约1200万吨。缺口达800多万吨。如果考虑近年禁牧休牧、牧区定居工程导致圈养牲畜增加所带来的草产品需求,以及奶业发展对草产品的需求,我国草产品缺口更大。苜蓿是奶牛养殖业的刚性需求。而国产苜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已无法满足畜牧业生产的消费需要。从国内看,为全国奶牛养殖提供苜蓿商品草的主要省份是甘肃、宁夏、河北和内蒙古,总供应量不足10万吨,而中国奶业发展,仅全国较大规模奶牛场所需要的苜蓿商品草就在50万吨以上。进口苜蓿草种和苜蓿干草成倍增长的速度就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优质草种饲草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
优质饲草对于牛羊等草食家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奶牛养殖中尤为突出。饲草料缺口正成为限制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内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草的供给矛盾更加尖锐,成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该事件核心问题是蛋白饲草短缺导致生鲜牛奶蛋白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从而人为添加违法有害物质提高蛋白检测值的问题。自此以后,苜蓿、羊草等草产品成为奶牛养殖业的刚性需求。国内开始大量进口草种和苜蓿干草。进口草种和饲草逐步吞噬国内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进口苜蓿干草分别为2万吨、9万吨、22万吨,进口数量成倍增长。2010年进口苜蓿草是2008的11倍;进口草种2.1万吨,占国产草种的约20%,其中苜蓿草种进口量成数倍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草原生态建设等项目的启动和牧区惠农政策的实施及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肉蛋奶消耗量的稳步增长),草种和草产品需求量大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我国草业产品存在生产水平低,国产草种质量差(主要是发芽率低、杂草种子多、含检疫对象比例高),饲草质量不高(主要是蛋白含量低)等问题;此外,监管力度不够,市场不规范,不能保护合法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诚信缺失,掺假(在草种和草块等饲草产品中严重)、农药残留、人为添加不明物质等现象也影响着草产业的发展。市场的混乱给假冒伪劣产品以可乘之机,混乱的市场吞噬着国产草种和饲草产品的信誉。与进口产品相比劣势明显。劣质草种还影响国家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效果。市场公平与诚信已经成为影响国产草种、饲草产品贸易和草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畜牧业和生态工程所需草种缺口巨大。需求与供给矛盾扩展得令人担忧,这些都是造成草种、苜蓿草进口量井喷和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的重要原因。对国外苜蓿草产品依存度不断提高绝不是好事,近年来进口苜蓿草不断提价就是后果之一。目前,苜蓿草进口价格已从2007年的2000元/吨上涨到2600元/吨,高的达到2800元,这一价格远远高于从美国进口玉米的价格。牛奶、奶粉涨价动力增加。
洋奶粉不断涨价事实表明,刚性需求的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今,草种和苜蓿干草进口量不断创新高,问题究竟在哪里?
弱小草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像重视农作物一样重视饲草,像抓菜篮子一样抓饲草生产,以扩大人工草地建设为突破口,改良天然草原,大力扶持草种业,最重要的是抓好监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一句话,转变意识重视草产业、加强监管才能使草产业从弱小逐步壮大。
如何对草种和饲草市场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促进草产业健康发展,又能发挥市场作用呢?答案可以在相关法规中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部《草种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对种子管理的重点由许可审批转向市场监管,监管侧重于规范市场,通过对市场产品的监督抽查来实现。草业产品质检体系的建立为监督抽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针对我国草业产品市场状况,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疏”和“堵”相结合的方式来监管,规范草种和饲草产品市场。这个方式是实施标签制度与开展监督抽查相结合。以监督抽查为主要措施配合实施标签制度,对市场终端种子质量进行检验,核实标签的真实性。相关法规规定标签必须有品种名称、种子质量状况、生产日期以及种子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等。监管的重点是,标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标明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否真实,该品种是否是标签标注的品种。对不使用标签或标签不规范或做假标签的单位进行处罚。对饲草产品,强制使用标签也是必要的。标签内容需包括主要营养指标、产地、等级。这样做的好处是由市场形成依据质量指标进行价值交易的机制,行政主管部门只需依靠技术支撑单位做好监管工作,维护市场公平和诚信即可。
开展草种和饲草产品监管的目的是规范市场,维护市场公平和诚信,这是市场发挥调节功能的基础,从而促进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饲草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有利于解决供需矛盾,从而防止人们添加诸如三聚氰胺之类违法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