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红茶发展势头较强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茶叶的科技创新。浮梁县坚持走继承传统、突显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在综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由于2012年春茶开采时间较早,从3月下旬就已开始红茶的采制加工,开采芽头加工的名优红茶堪与福建生产的"金骏眉"媲美,价格也较去年增长大约20%左右。纯芽头的浮红茶大部分供内销,而普通茶叶生产的红碎茶大部分都供出口。
仅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去年就生产红茶2000吨,今年产量有望增长50%,达3000吨。修水"宁红"工夫茶和"宁红"保健茶曾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前几年,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红茶市场一直走下坡路,产销长期一蹶不振。2008年以来受全国绿茶产区掀起红茶风暴的影响,该县狠抓了"宁红功夫茶"的恢复性发展,预计今年的宁红茶产量较去年翻一番。地处赣闽边界武夷山麓的铅山县黄岗山。自2008年开始逐步恢复了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新,将传统手工制茶与现代制茶工艺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制茶工艺和制茶水平,生产出了品质优良的"金骏眉"、"银骏眉"和"正山小种"等高中档红茶,预计今年产量和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对2012年江西红茶的产销情况分析,发展红茶有诸多的优势:一是有生产红茶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江西是名优红茶的重点产区,红茶种植分布在赣东北、赣西北广大茶区,大部分专业合作社和茶企,正转变只重视春茶,忽视夏秋茶的传统习惯,开始注重夏秋茶的综合利用和红茶的恢复性生产。二是红茶制作工艺独特,积累了加工制作红茶的丰富经验,既有一批祖传的民间种茶、制茶的能手,又有一批技术精湛、专业娴熟的技术人才。三是红茶的高端市场目前正在培育发展过程中,消费需求呈上升趋势。不仅传统红茶区生产红茶,绿茶产区也纷纷加工制作红茶,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生产、经营、市场、体制、管理等诸多原因,江西红茶产销不景气,一些传统红茶主产区被迫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红茶改种绿茶。恰就在此时,福建茶商以敏锐的战略眼光于2003年抢先恢复了"正山小种"的生产,并申报了原产地保护,2009年又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400多年历史,以"正山小种"得名的"老字号"就这样眼睁睁地被人夺走。
二是近年来红茶采摘劳力成本增长过快过高,生产原料供不应求,价格也大幅提高上涨。三是目前红茶市场热销的小种红茶品种"金骏眉"、"银骏眉"等系列产品卖价较高,一些非正规生产厂家,从市场上收购外山茶叶,生产了大量劣质的所谓"金骏眉"以次充好,每市斤市价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扰乱了整个红茶市场,让消费者不能放心购买和饮用。四是江西的"浮红"、"宁红"和"河红"品种质量虽然较好,但缺少大企业的有力支撑,都是一些小企业,小打小闹,产量上不去,质量不稳定,制约了红茶产销规模的扩大。五是一些传统红茶产区因曾遭市场变化吃过苦头,有过教训,对"红茶热"心有余悸,抱谨慎观望态度。
红茶既是江西传统优势"元老"商品,又是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重要茶叶类别。面对当前红茶渐热的产销形势,作为屡遭市场变化之苦而几经曲折兴衰的红茶主产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因势利导,认真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理性对待当前喜忧参半的复苏形势,谨防因产销环节的大起大落,造成产大于销、供大于求,导致"茶贱伤农"的后果。既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积极稳妥地加快红茶恢复性发展,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在科技兴茶、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提高品牌竞争力上下功夫,在大搞综合利用,降低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作文章,努力实现红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