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呈现四大新趋势
发布时间 2012-11-07 浏览 24196 次
千百十”提升工程,每年培训1万名以上的茶农,支持千企千店进行规范化建设,选择100座以上的茶山进行生态建设,支持十家以上的龙头茶企建设茶叶基地,通过茶园合理流转、专业合作社以及“公司+农户+基地”、联作制等模式,实现茶园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控制。目前,安溪已建成生态茶园近2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1.5%。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实现茶叶种植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负责人林锻炼表示,我国从2006年起把茶叶正式列入QS认证体系,目前通过认证的安溪茶企业将近500家,占福建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原来很多茶农施肥用药都是凭经验和老传统,QS认证体系实行后,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倒逼茶农科学施肥用药。

强化文化内涵,茶产业文化附加值日益受重视

福建省安溪县魏荫名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月德既是拥有员工四五百人、营业额1亿多的茶企老板,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所建的占地27亩的铁观音文化园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设有铁观音茶史馆、铁观音精制厂、铁观音传习所等七大功能区,自2008年12月开园以来,吸引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成为了解安溪铁观音文化的新景观。

从2009年开始,安溪县启动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引导茶企投资建设茶叶庄园,以此作为拓展现代茶业文化、生态、产品和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载体,提升茶企业的文化品位。魏月德从法国参观完葡萄酒庄园回来后就着力建设铁观音古镇,他说:“现在做茶的大多在三四十岁以上,需要培养年轻人来接班,要让大家体验和感受铁观音文化。我的目标是培养100个传承人。”

目前安溪县依托安溪铁观音研究院,广泛联系国内外茶业界人士,构建推动安溪茶业发展的学术研究、交流和应用的平台。设立茶文化发展基金,开展茶文化阵地建设和精品创作。加快形成以县茶文化艺术团为主力,多层次、多形式的茶文化艺术工作队伍。重点抓好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茶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推进涉茶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防伪体系,提升安溪铁观音的美誉度、公信力,不断丰富安溪铁观音的内涵。

多维营销抱团出海,茶企“走出去”步伐加快

茶叶品牌的跨国经营,是当前茶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点。”高向荣说,安溪要确立更高发展定位,以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使安溪铁观音真正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

安溪建设提升中国茶都、中国茶博汇等市场,举办“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全球网络品茗会、安溪铁观音加盟商代表大会和微博达人体验采风活动,12万营销大军和数万家企业直营店、连锁店、加盟店遍布全国各地,不仅形成“无安不成市、无铁不成店”的发展态势,而且开始走出国门,抢滩国际市场,欧洲营销中心在法国巴黎开业,销售网络从国内延伸到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安溪茶叶龙头企业——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公司副总经理林荣溪表示,从去年5月开始,该公司和政府合作,到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宣传茶文化。八马目前已是6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认证供应商。林荣溪对乌龙茶走向世界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说,改革开放后,外国的红茶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喝到铁观音,并对它特有的香气赞叹不已。

从“有形”到“无形”,新一代茶农茶商借助网络迅速崛起

目前安溪茶产业的营销渠道从厂家直销、加盟连锁等有形市场拓展到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无形市场。其中一大创举就是与商务部合作开通全国性茶叶网上销售电子商务平台——茶多网,开创了“F2C”的茶农直销模式。茶多网采取“原产地+实体店”和第三方监管的模式,减少茶叶销售的中间环节,目前入驻茶多网的商家已发展到1300多家,开通至今累计成交额9000多万元。

目前,新一代安溪茶农茶商借助网络迅速崛起。茶农苏清阳3年前开始通过“天猫商城”销售茶叶,去年销售额达到800多万元。茶叶销售额每年都有三到五倍的增长,已累积了80多万老客户。茶农王大游于2009年成立了中闽弘泰茶叶专业合作社,网上销售额第二年达到1000万元左右,2011年增长到2500万元左右,今年估计可以突破3500万元。短短几年就成为安溪县网上茶商的翘楚,其合作社的成员也由最初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