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叶的制作上,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从家乡传到台湾的乌龙茶制作技术进一步加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溪福美村张尔妙、张尔乾兄弟将家乡的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在木栅区樟湖山种植成功,从此,木栅铁观音声名远扬,逐步发展成为台湾铁观音的主要产区。
关于木栅铁观音的源流,陈文怀在《港台茶事》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台湾木栅铁观音,系木栅人张尔妙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自祖籍安溪引入的。第一次引种大约在19世纪末,张氏回福建安溪老家探亲,尝到“一啜三日夸”的铁观音茶,十分赞赏,遂向亲友索求了12株铁观音纯正茶苗,携回台湾的居住地台北木栅,在屋后石崖缝间的土台上种植。第二次引种大约在20世纪初,张尔妙以当时茶师身份受政府委派,到安溪正式购买铁观音茶苗1000株,种植于木栅樟湖山(即今指南山),经张氏多年的推广,逐步发展成木栅铁观音茶区。
海峡两岸同宗本源。台湾茶商联合会会长、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主任委员杨山虎对此是感慨万千,他不停地呼吁:“茶应该成为两岸的和平使者。”
谈起杨山虎,有一段两岸茗缘。早在1995年,杨山虎就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参加了在安溪举办的福建省茶叶机械学术研讨会,此后,他连续3年前来参加研讨会,1998年还以台湾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茶文化展。几年的接触,杨先生发现祖国大陆的茶叶技术和茶叶机械水平比台湾有一定差距,便决心到福建投资兴业。他一举在安溪投资开发了5000亩的茶山,种植茶叶、果树等,还于2001年春季举办台湾乌龙茶(安溪)茶王邀请赛,并获得茶王。
难能可贵的是,在大陆举办各类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期间,杨山虎积极传播台湾茶文化,并将台湾茶叶推广到大陆,同时也将祖国大陆的茶叶、茶文化推广到台湾,受到了两岸茶叶界人士的推崇。2002年,在北京马连道茶城举行的中国海峡两岸2002茶文化交流会上,他带领200多名台湾的茶商、茶农进京,将台湾的茶文化带进了首都。
茶香袅袅,茶情依依,大陆与台湾茶情一脉相承。大批台湾茶商、茶农的加入,给安溪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为安溪这一传统的产业增加了新的活力,又进一步丰富了悠久的安溪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