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甜茶是将
红茶、牛奶、白糖加在一起煮制而成的。甜茶在西藏大城镇中占着一定的地位。拉萨没有那个家庭离得开甜茶,也没有那个家庭不会做甜茶。藏族地区熬茶,主要是清茶。熬茶时,包括酥油茶、奶茶和其它油茶;面茶等茶类都要放一点碱,加适度盐。谚云:“茶中无盐等于水”。解放前不少农奴买不起茶,而是常喝一种名为“桑当”或“恰买”的叶子,掺杂有大量茶梗的劣茶。一锅茶熬淡以后,为了添色,加过一次碱,再加一次碱,熬了再熬,相沿十来天的茶渣,才舍得用去喂牲畜。有些家庭甚至只能用淡盐水代茶。藏族人民还有多种喝茶的习俗如炒茶,将酥油或菜子油在锅中烧化,放入少量糌粑和舂碎的核桃仁炒匀后,掺入清茶,煮沸后倒进酥油茶桶,加少许奶或奶粉,放入一两个鸡蛋舂捣均匀而饮。是款待贵客或产妇滋补的特制佳品。香茶:是在清茶里放入炒熟后碾细的大蔴籽和少量酥油,用酥油茶桶舂捣均匀而成,芳香可口。核桃酥油茶:是把舂碎的核桃仁与清茶水加酥油用酥油茶桶捣匀而喝,不失核桃的香味。奶渣茶:是在清茶里放碎奶渣和少许糌粑煮沸喝。在旧时的上层社会中喜欢用磨成粉末的绿奶渣加放在甜茶、奶茶、酥油茶里饮用和用来待客。面茶,是在清茶里放少量带麦的(本字无法显示:“厂+火”)面煮沸喝,被认为是老人,病人和产妇的滋补茶。牛油或羊油茶:将切碎的牛羊油在锅里熬化,加少许糌粑翻炒均匀,再掺入清茶煮沸喝。这种油茶能御寒充饥,为秋冬的饮料。青油茶,性质与牛羊油茶相同,是农区缺茶时在秋冬代茶的饮料。在青海、甘肃的藏族、土族劳动人民中,许多家庭是喝不起酥油茶的。他们常用麦仁茶代茶。把麦子用铁锅在火上拌炒开花,色呈焦黄时、用沸水冲泡即是饮料。另外是将麦麸炒近糊色,用沸水冲泡代茶。有客来,他们常用麦仁茶或麸茶待客。有些贫困家庭,把饼在火上烘烤黄后,用鸡毛醮一点清油在焦黄的饼上扫一下奉献客人,再敬上一碗麦仁茶或麦麸茶,就是礼貌之举了。在甘、青藏区还有一些无毒的野生树叶,如鸡爪藤叶,也被一些贫困之家采摘回来熬煮代茶。(四)茶碗和品茗茶碗,藏族喜爱用木碗,特别喜爱错那宗(县)和达旺地区门巴族制作的木碗。木碗是用质地坚硬的青杠树、米柳树、桦树和杜鹃花树的根做成的。挖树根极艰辛,要把树根砍成球状,晒半干,经高温煮过、再晒干,才能制作。这种木碗,不会变形,经久耐用,染色不退,木料花纹鲜明美观。藏人认为,木碗盛酥油茶,色美味香。再是用瓷碗喝茶。一般富裕人家喜欢印有图案的碗和古瓷碗,常见的是绘有兰色,金色龙图案的瓷碗。在上层喇嘛中喜欢用印有云纹或八仙过海等图案的黄褐色瓷碗和古瓷碗。在少数大活佛和大贵族中常用银碗、金碗和玉碗喝茶。对一些高级木碗也在碗沿和碗托上要包嵌金银装饰。这些茶碗是高级珍品,又是美观的艺术品。在有些贵族和高僧家里,也有内地的盖碗茶碗和玻璃杯。当然也品内地的龙井、
铁观音、碧螺春、乌龙等名茶。品细茶和喝酥油茶、喝奶茶,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前者盖碗小盅、量小,显得婉约儒雅。这种饮茶,并不只作为解渴的饮料,而同时被当作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心领色味香。饮茶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成为友谊的象征。以茶会友,以茶代酒、客来敬茶。后者无盖,碗大、量大,且显得豪放粗扩,酣畅痛快。如果推理,是否前者属农业文明,后者属于牧业文明。但从实际情况看,在藏族地区有条件品细茶的人,几乎都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他们既喝高级酥油茶、高级奶茶、甜茶,也慢斟酌饮名贵的细茶。在过去的西藏品茗,可以说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和享受。